第二周第二天作业——感情心理(如何有效面对别人的批评和嘲讽)
【主题】:如何有效应对别人的批评和嘲讽
【片段来源】:拆解片段来自《伯恩斯新情绪疗法》
【R:阅读原文】
别人批评你的话有可能是对的,也有可能是不对的。如果批评的不对,你完全没有必要烦恼。把我的话好好想想,想一分钟也好!许多患者来找我的时候眼泪汪汪的,又气又急,因为他们所爱的人批评他们,其实这些批评的话失之准确欠考虑,他们没有必要这么伤心。如果批评你的时候,犯下了不公平的错误,你为什么要心烦?你为什么要难过?你以为别人都是完美无缺的吗?再说了,如果批评是准确的,你也没理由感觉到崩溃,你本来就就是不完美的,只要承认错误想办法改正就行了,听起来是不是很简单(事实上也是)?不过,要想将这种情绪感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理智情绪,可能还得费点心思。
现在,我要教你一种语言技巧,虽然它们很简单,但可能需要相当多的练习,如果有人攻击你,你该说什么呢?想要提高掌控感和自信心,你应该如何应对这种困难的局面?
步骤一:移情
如果有人批评你或攻击你,他(或她)可能是想帮助你,也可能是想伤害你。所以,批评你的人说的话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错的,或者在对错之间。不过,一开始就纠结对错是不明智的。你得问这个人一系列特定问题,以了解他(或她)的真正意图。提问时不要轻易下结论,也不要急辩护。相反,你应该不断的提问,问的越细越好,想办法从批评你的人的角度来看问题。如果这个人只是用含糊不清,乱贴标签侮辱人的方式攻击你,你应该让他(或她)说详细点,要对方指出他(或她)到底反感你哪一点。执行这一步,你需要花点精力才能摆脱批评者的无理纠缠,不过这样可以将“攻击—防守”型的交流转化为相互尊重的合作关系。
步骤二:消除批评者的敌意
如果有人用枪指着你,你有三个选择:第一,站起来用枪指着对方,这通常会同归于尽;第二,你也可以跑,也可以躲避子弹,这一般会让你感到屈辱,自尊全失;或者第三种方法,你可以原地不动,运用技巧消除对方的敌意。到目前为止,我认为第三种方法是最让人满意。只要你能平息对方的怒火,你就是胜利者;而且在一般的情况下,对方会认为自己胜利了。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很简单。不管批评者说的话是对还是错,一开始都想方法认可他。如果对方说的完全是胡说八道,你可以在原则上认同批评者;或者你可以在批评中发现一些真实的成分,然后予以认可;或者你可以承认,从对方的角度来看,他(或她)的愤怒是可以理解的。
步骤三:反馈和协商
遭到批评时,只要使用移情法认真倾听,然后再想办法认同对方,消除对方的敌意,你就需要以机智又不失坚定的方式,解释你的立场和感受,同时还要探讨双方之间的任何认知差异。
作业
请根据上面的【R】写出你的:
【I:用自己的话重述原文】
What 理性的应对别人批评或攻击的方法
Why 面对批评或攻击,出于我们的本能,往往非常容易产生情绪反应。而这种情绪反应往往会带来负面的结果。比如如果产生的自卑的情绪,就容易对批评盲从。如果产生对抗的情绪,又可能让自己无法有效的从外部视野获得提升改变的机会。所以,理性的应对批评非常重要。
How 面对批评通过三步可以理性的面对批评
[if !supportLists]1、 [endif]转换对立关系为合作关系,并进一步搞清楚对方批评你具体的点是什么
[if !supportLists]2、 [endif]消除敌意,批评双方在批评一开口,就产生了相互的敌意,因为一方要反驳,一方可能要对反驳进行应对。所以抱着一种认可和理解的态度去化解敌意,有利于自己归回理性
[if !supportLists]3、 [endif]解释和沟通,在搞清楚具体批评的点以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解释从你自己的角度,造成对方有这样观点的原因,并且双方来商量如何才能在双方角度中寻求一个共赢的解决方案。
个人理解:个人觉得原文的应对的批评的步骤顺序不太认同,第一步要转换合作关系,这一点和深问具体的犯错点是不太统一的。因为如果对方对你还是有敌意(可能用警戒心更准确)之前,继续深问犯错点,可能会被对方理解为你在为你的反驳或辩解做铺垫。因此这一步在实际执行的时候很难推进。所以我觉得顺序如果换成 1、用一种理解的态度,化解对方的敌意 2、形成合作关系,继续深问犯错点。 3、反馈原因,在双方的角度中,找到共同认可的解决方式。这样的顺序更实用。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时间
5月中旬
地点
每日演讲打卡群
人物
我和一个打卡小伙伴
起因
我们每天打卡的时候,后者都要对前者点评,那天这个小伙伴就点评我演讲没有抑扬顿挫。
经过
于是我就问他,抑扬顿挫具体是指那些内容没有做好喃?这样可以具体优化。
他回我“身体感觉无力的时候,收拾动作菜会多,不是肢体太少,而动作太多,把握节奏,抑扬顿挫,推上去后,要停顿,一句就一个节奏重音,不踩油门的叫,永远放在刹车上,要跳起来,必须先蹲下”经过这么一解释,我就更懵逼了。
结果
我回他,感觉还是不太明白。但他在也没有回复我了。
反思
其实对于打卡群里面的反馈,个人觉得大家的心态肯定都没啥问题,别人肯定没有针对你。但有时候,在消除对方的警戒心之前,去深问,很有可能会被理解为细问本身就是一种反驳,那就容易造成误解。所以如果以后面对这种情况,消除警戒心形成一种合作关系这一步,一定要做好。否则,后续很难推进。
【A2:我的应用(目标与行动)】
目标:在今天形成一种自己的应对模板,在面对批评的时候,可以快速的想到模板并使用,避免情绪主导。
行动
[if !supportLists]1、 [endif]如果有人批评或建议,自己就先说“嘿,你还别说,你这个看法我自己都听到过好多次了”这样别人一听,并不是他一个人提出来的,而且我也接受。就消除了对方的警戒情绪。
[if !supportLists]2、 [endif]然后说“可我一直没改掉,我觉得可能是因为我没有真正理解到具体的点在什么地方,今天说到这了,你从你的角度,帮我分析分析”这样的目的,是形成了合作关系,让批评者站在我这方,帮我分析问题。并且可以从他的角度,进一步详细描述他的角度批评的点。
3、最后,听了别人的详细角度。说“我觉得你说的角度很有道理,我之前的情况是什么什么,原因是什么什么什么,听了你的建议,我觉得我需要调整,你看我怎么克服我的自生条件/环境/思想的限制,突破一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