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第一个聚焦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文件,是新时代我国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纲领性文件。
义务教育质量事关亿万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意见》提出了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主要任务。其中第一个任务,就是坚持“五育”(即德、,智、体、美、劳)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强调要给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应有的地位。
今天就谈谈劳动教育问题。劳动教育在目前的义务教育 中,不是弱的问题,而是缺的问题。因此,我主张要补勤劳之课。我虽然不是直接从事义务教育的老师或工作者,但是我是师范毕业,从事过25年职业教育,并且是新中国教育的受惠者,经历过全过程的教育,应该说有点发言权。
中华民族素以勤劳著称于世。他们用辛勤的双手,世代开发着祖国的山河,创造了世界公认的灿烂的古代文明。前不久美国《华尔街日报》题为《世界上最勤奋的人已经老了》的文章,看后非常感慨,这说的不就是我们这代人吗?!文章说“世界上有群最勤奋的人,他们是中国的下乡知青、高考学子、出国留学生、下海闯荡的和进城务工的,短短二十多年创造了世界奇迹,把一个几乎最落后的中国变成经济总量世界第二。”
几十年来,这群中国人“睛天抢干,雨天巧干,白天大干,晚上加班干”,当欧州人每天工作五个小时,他们每天工作十五个小时;当印度人躺在恒河边等下辈子时,他们心中只有“只争朝夕”;当美国人充当世界警察时,他们默念“发展才是硬道理”。
文章最后这样提问,“世界上曾经最勤奋的人老了,今后,中国还会有这么勤奋的人吗?”这不是在问,我们现在的义务教育还能不能培养出勤奋的下一代吗?
放眼我周边的朋友,他们的孙子辈的小孩,没有劳动的概念。除了学习(学校没有劳动课),回家就是享受生活,鲜有劳动的习惯,家务全有父母包揽或保姆代劳,这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能培养出勤奋的下一代吗,我表示怀疑。所以,我常常跟他们讲,我们在学生时代是如何进行劳动锻炼的。
当然,这与时代的大环境和家庭的小环境有关。由于家里经济拮据,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不得不开始自己养活自己。靠做手工活,穿珠子,一个月有7块钱左右收入。每天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都是利用课间或放学到晚饭开饭之间,争分夺秒地完成的。一到晚上,则是我们挣钱养活自己,非常骄傲的时间和空间。桌子上摆满了做手工活的器材、原材料,我一边干活,一边听父亲讲述故事,我文学的大部分知识,靠这样的方式积累起来的(包括“西游记”、“封城榜”、“岳飞传”、“三国演义”、“七侠五义”、“聊斋”等林林总总)。另外,在煤油灯下,母亲用水果摊捡来的梨皮,洗净炖开,既可以解渴润喉,又能填饱肚子,一晚上下来,收获满满的。小时候虽忙、很辛劳,但不觉得苦。在学生阶段,我还学了不少东西,包括评弹艺术、国画、书法、武术,而且都不是做做样子,摆摆花架子。每天清晨五点起床,到“大公园”练基本功,晚上做手工活到十一、二点才睡觉。白天是马不停蹄地的读书、作业、爱好、赚钱,一天睡眠只有五个小时。也许是吃苦耐劳、勤能补拙的缘故吧,最终都有了一定的造诣,我弹琵琶还考上了中央音学院民乐专业------。所有这些,都是母亲留给我的最好的传家宝——勤劳节俭。正是因为从学生时代养成了很好的劳动习惯,所以在后来的上山下乡、当兵从戎、深圳创业过程中,尽管困难不同,境遇差异,但都能在逆境中求生存、谋发展,并取得一定的成绩。这与美国《华尔街日报》说的“他们每天工作十五个小时”一点也不夸张。
我只能从自己的成长经历谈点感悟。
勤劳是一种美德,勤劳的人总是受人尊敬的。生活本就是一种劳动,要想过充实的生活就需要勤劳,这是我们必须肩负的责任。不管是在单位还是家庭,都需要勤劳,勤劳的付出单位才会取得佳绩,自己亲手争取的面包总是格外香甜。勤劳的付出,家庭才会井井有条,家里才会幸福和气。勤勤恳恳的人总比懒惰的人有更多进步的机会,天道酬勤,很多伟人都是从小事开始一点点勤奋积累起来的。即使我们成不了伟人,但丰富的经历,也会成为我们美好的人生经验。做一个勤劳的人,身边的人会为你的存在而欣喜,做一个懒惰的人,别人会因你的存在而厌恶。高尔基说人的劳动是神圣的,勤劳确实是种无形的财富。
勤劳是福,只有真正勤劳的人才能理解其中的含义。在中华文化中,温州人的勤劳勤勉堪称典范,“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是温州人身体勤的写照;“有机会抓机会,没有机会就创造机会”则是温州人脑子勤的最佳注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温州人以“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倔强,一路摸爬滚打,培育出敏锐的市场眼光,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创造了温州模式,成为了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值得全国乃至世界人民学习。
放眼社会,勤劳的人有之,好逸恶劳、好吃懒做的也大有人在。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一些人不想吃苦,不愿干重活,幻想着马云、刘强东等靠网络发财的大佬生活,却又没有走遍千山万水、尝尽千辛万苦、使出千方百计的努力奋斗,结果还只能将自己淹没在浩瀚的市场大潮中,或迷失在虚无缥缈的网络世界里。还有一些人想通过运营自媒体发财,但又不能坚持不懈,不能开拓创新,只能看着别人大把大把捞钱,而自己依然收获寥寥,甚至一无所获。还有一些年轻人,眼高手低,自认为很聪明,但是不勤奋,不勤勉,依赖着父母,荒废着青春,消磨着意志,沉迷于网络游戏、网贷平台或社交聊天软件不能自拔,甚至成为废人一个。
勤能补拙,勤劳致富。天下没有谁比谁天生聪明,也没有谁能无缘无故成功。聪慧与成功的背后,必定有着超于常人的努力与奋斗。俗话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说的也正是勤劳这个道理。不要去羡慕别人如何如何富有、怎样怎样成功,要经常性地问问自己,我比别人更努力吗,我比别人更勤劳吗,我比别人更优秀吗。中国梦,也是每个人的梦想,实现它,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行的,必须依靠全党全体人民付出更加艰苦、更为艰巨的努力。要像勤劳的小蜜蜂一样,一定不要放松自己、放弃追求,一定不能好逸恶劳、慵懒无为,只有如此,才能让梦想早日照进现实。
劳动创造美好。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劳动就是事业成功的巨大基石,劳动都是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基础,是生活持续改善的源泉,是祖国繁荣富强所必要前提,是实现伟大梦想的“金钥匙”。
因此,教育改革补上劳动这一课,不仅是培养新时代接班人的需要,也是锻造合格接班人的必要。真如意见中说的,
“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制定劳动教育指导纲要,加强学生生活实践、劳动技术和职业体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