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0字,需您付费10分钟。
在英文中,集中注意力是“pay attention to”,这个注意力是需要您付费的,所以只要您,认真了,并且花过时间了,您一定会有收获。
2016年的4月份,因为在学校里听的一场讲座,却成了我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
6个月的时光,收获到的这六句话足以影响我一辈子。
我想把他分享给各位简友们————
理解的要去执行,不理解的要在执行中理解
在学英语口语时,老师一直在重复强调一句话你们一定要听话照做。因为我们的音标,练习方法都是最简单,最科学的。
比如早上的时候要练发音,但是很多人却不想,或者不愿意练。最后没有练好,就不能怪得别人。
其实达到和老外自由交流只需3个月,每天10小时。如果做不到,那么就依次类推算出自己的时间。
老师让查音标,有人偷懒,用有道词典查的,但是老师的原话是用牛津第四版或者第六版查,否则读出来的音都是错误的。
上面的都是说了一些我练口语时经历的一些真事。
其实推到我们身上,有很多情况都是这样。你的专业课老师让你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但是呢,你有各种各样的理由不想做。
《致加西亚的信》里,美国总统让罗文把信送到加西亚的手里,但是并没有说加西亚将军在哪,信是以怎样的形式送出去,什么时候送到,他都没有说,只是接到了上级的命令立刻去做,全心全意地去做,没有那么多问题,可能你们说,现在这个社会怎么可能还能这样,一定得问清楚……
可是这本书自出版以来,如此轰动,不就是
传播了一种敬业精神对于现在的年轻人,需要的是一种敬业精神,对上级的托付,立即采取行动,全心全意去完成任务——“把信送给加西亚”。
别人帮你不是你有多好,而是别人的品质有多好
这句话是在寒假上课时,老师让分享讨论时,一个男生说的,说完后我对他立刻产生了好感。
我们总是喜欢抱怨,但是却讨厌听到别人的抱怨。
《不抱怨的世界》里说,抱怨就像是口臭,从别人嘴里说出来时,我们总会闻到,但是从自己嘴里说出来时,我们却能充耳不闻。
当别人因为一点事情没有帮我们时,就抱怨,怨恨你为什么不帮我,却不知这种人就是典型的放大负面情绪。因为一点点事情就把它放到无限大,结果首先难受的是你自己,其次别人也收到了伤害。
其实,真的没必要,因为别人帮你是情分,不帮你是本分。对任何人保持一颗感恩的心,对任何人保持一颗中立的心。
为何不尝试地转化一下情绪,把负面情绪转化为正面情绪。
放大别人帮你之后的那喜悦情绪,缩减别人拒绝你之后的抱怨情绪。
全心全意的为别人,不虚假,不造作,体现我们那大度,高尚的品格。
记得我们专业有一个人,排球体育考试不及格,她哭着和我说,怎么办啊,体育也要补考吗?那一次我真的憋不住了,说了一些话‘我觉得你真的没必要去想这件已经发生的事,你自己说一说,你为它付出了什么,你考试时,穿着羽绒服,那能打好吗?现在已经这样,你应该想解决的方法,去找老师,看有没有解决的余地!’。
打排球,我们是一组,对打,但是每次她都不是很用心,我也没有说什么,只是就这样将就着,因为不忍心去找别人打。到考试时,老师说可以随便找人打,只要能打够10个就好。然后我就去找别人了,我说我们俩打,一定都不会及格,必须得找更厉害的人。
考试时,我和那个女生对打了27个,打完后,我的同学都很佩服我,因为我们从一个方向打到了另一个方向。当时,有个人给我说,
“我觉得你打的时候,真的很认真,就像陶醉在里面一样”。
说这个故事,不是为了夸我。
我那个同学,不及格,老师给她最后一个机会,以后的一个星期,我每天都陪她打排球,和老师约好了时间后,我翘了课陪她去补考,补考时,我比她还紧张,比她还想成功,我一次一次地向老师求情,给她高分。
后来老师和我们聊起来了,老师对那个女生说,“你应该像她学习,不管是用心的态度,还是做人方面”。最后临走时,我说老师,“那个成绩……”,老师说,“别管了,放心吧”。
后来我那个同学,考了80多,向我道谢,我轻轻一笑……
我把别人的事情,当成了我自己的事情。所以不要觉得帮了别人浪费了你自己,因为这正是体现你高贵品质最佳的方式。
当你去找一个你的专业课老师问题,很显然,并不是因为你有多好,你可以给他带来等价的东西,而是因为他足够好,足够值得人尊敬。
改变只在一瞬间,但改变后的日子会很艰难,需要你不改初心
这个事情,是在我第一次上台分享以后,老师单独给我讲的一句话。从过去那个自卑但又及其自尊的女生,因为一场上台的分享,改变了我以后的命运,并不是我变得有多成功,而是,我从自己以前那个小怪圈走出来了,改变了对于自己的态度。
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这个世界也是不完美的,因为社会就是由各种不完美的人组成的。
这么举一个例子——你从全班的倒数,因为一件事或一句话,你变了,你变得开始奋斗,开始学习,很快,考试时,你的名义一下子从全班倒数到了全班第三,这个过程令人羡慕,令人刻骨铭心,但是你从第三到第一名这个过程是艰难的,除此之外,你不仅要和你周围的人比,要像更优秀的人去学习。
不要沉浸在你改变时那颗惊天动地的感情,你当初的决定,不就是想变得更好吗?
我们每个人也许会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情,让自己从一夜之间成长,一夜之间和过去的自己说拜拜,但是生活还是得向后看的,还需要你保持最初的那颗心走下去。
保持谦卑的心态,放低你的姿态,一寸一寸地走
不知你身上是否有那种高贵,不近人的那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王气,感觉自己好厉害?
可以说,我身边的人没有特别厉害的人(怪我太low,认识的人太少)。可是在你周围的环境里,你总是陷进自己的low圈。无论学习,读书,还是成绩,我都可以自豪地和我周围的人比,可这是多么low的行为(现在看之前的自己,都想鄙视)。
源于身材好,学习好,够努力,够不甘心,我曾在大二上半学期享受了四个月的夸赞。
这句话是我在郑州上课时学到的。那时的我知道自己的这种low,当时有一个老师,后来成为了朋友,就和我说,让我放下自己身上的傲娇(想追我,都不敢)。
想改,想变,于是慢慢的就约束自己的行为,可是总感觉有一张白纸挡着,微妙可又没办法赶走。
直到去年寒假,我参加了一个课程,老师身上那种带来正能量的强大,真的令人震撼,佩服的五体投地。(在此不做具体说明了)。
8天8夜结束后,我给很多老师写了一张明信片,其中,有一张,写的是,“东哥,我真的需要放下那高傲的姿态了,过去的我真的错了,见识太少…………谢谢你,一直以来对我的帮助。对了,你还欠我一顿饭呢”。
大概是这意思,现在的我,断绝了一些联系,因为我想让他们看到更好的我,为当初他们全心地帮助我而感到自豪。
感恩一个人最好的方式,是让他感到有成就感。一个人的成长便是最好的感谢信,他看到你这封信,虽不会读出来,但是却细品良久。
圈子太少,见识太短,经历太少。
请你在成功的这条路上,谦卑的走。
一个人,能屈能伸,能大能小,能上能下……
每一个人的经历都是你学习的粮食,请好好吃您的那顿饭。
上帝是派我来讲到你行动为止
请读完下面的小故事。
有一个牧师,讲的很好,人们听他讲课的过程就是一个享受的过程,于是每天都有很多人来听他讲。
第一天来了很多人,他讲的津津有道,人们很喜欢,于是第二天又来了很多人,第三天也是,但是到了第五天,人少了很多,牧师讲了七天,每一天讲的都是一模一样的。
终于有人忍不住了,去质问他,为什么你每天讲的都一样,我们早就听烦了,牧师说了一句话,所有人都震惊了:
“上帝派我来是讲到你行动为止”。
这句话,是这辈子影响我最深的一句话。结合在我们身上就是,你看过的东西就一定会吗,你知道那么多的知识,可以为什么还是没有结果。
最重要的是你的心态,心态不对,姿势不对,行为不对,必然结果不对。
不要对你听到过的课程或故事排斥,因为人的耳朵都会本能的过滤掉,但是你的大脑却没有接受到那个消息,你怎会化知识为行动呢!
其实简单的来说,就是倒空杯的心态,但是这句话足以让你的大脑控制你的耳朵。
做领导人不是目的,而是你在这个位置上能解决多少问题
领导人,每个人的梦,尤其是我们这类的大学生,没见你能力有多强啊,凭什么管我,各种不服的情绪带上了。
我就是那个典型的,坏了一锅粥的老鼠屎,因为我对一个人的领导能力要求很高,我觉得你能力不如我,或者不值得我服从你的安排时,自动就把那个群体屏蔽了,任何事情都和我没关系,产生那种强烈的排斥感。
一次上课时,老师和我说,“团队精神,在这个社会上很重要。如果你是领导人,你能保证你做的比他好吗,一个人不融入团体,会被社会淘汰的”。
能力不是每个人天生就有的,都是靠后天培养的。
想成为领导人,就想像自己真的是一个人领导人,你只有在那个位置上,你才能思考更多的问题。
俗话说,就是屁股决定脑子。
做领导人,不是为了享受名利上的虚荣,不是做着指手画脚的安排,而是看你的能力,你有多大的能力,就有多大的责任。
前面写了一篇文章,是写的书评——《乌合之众》里面说到有关领导人的一部分,成功者带来的群众心理。
我就经常想着,我是一个公司招聘的人,观察着我们专业,我身边的人,适合做什么工作,有些直接就被我淘汰了,我看别人身上看到的缺点,是我借鉴改正的,在别人身上看到的优点,是我值得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