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节课咱们讲了文始道门秘传的周易基础理论——“三爻八卦变”,以及以此为理论依据设计的先天八卦立体模型。也就是说先天八卦是“中天八卦”的衍生品。这里的“中天”二字,并不是先天、后天之间的那个什么中天,而是表示核心、中心的意思,就好像古代天文学上的那个“北极中天”的概念,北斗七星是核心,所有星辰都围着他转。“中天八卦”代表着周易文化的一种核心思想。中天八卦立体图的平面化,就是那个先天八卦图了。
文始道文化里还有一个立体八卦模型,叫做“真原八卦”。听过咱们文始道门《唐僧取经念词宝卷》的朋友对这个概念应该不陌生。真原八卦立体模型是是前离后坎,左震右兑,乾上坤下,巽卦周行各宫,艮在中间支撑。这个艮卦,又叫不周卦,就是神话故事里的那个“不周山”,就是那个撑天的柱子。这个“真原八卦”立体模型是后天八卦平面图的原形。那么这个立体图是怎么变成平面图的呢?神话故事里是这么说的。
祝融共工二人争斗,共工误撞不周山,天柱折断,真原八卦世界被破坏,艮山散落到辰戌丑未四隅之地。未地是艮卦不周山之根,大概就是今天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一带;山尖落到了戌地,大概就是今天天山、祁连山一带;山体一分为二,分别散落到丑地和辰地。说昆仑乃万脉之源,就是这个道理。也有专家考证说古代所说的昆仑山,是现在的天山或者祁连山,这也不算错。因为“祁连”二字在匈奴语里面的意思就是天。祁连山本意也是天山。西北方位为先天艮卦、后天乾卦,是天和山二卦重合方位,所以就叫做天山。
因为艮卦在先天八卦的西北方位,所以这个西北方又叫“不周方”,西北风又叫“不周风”。
那么这个“不周”又是个啥概念呢?不周,是相对于“周”来说的,就是那个“周易”的“周”。周的意思就是完备的、周全的,指的是先天八卦的两两对称的有序状态。而“不周”呢,就是不完备的、有缺陷的,指的是后天八卦的无序状态。先天为体,后天为用,其实就是理性状态和现实状态的反映。按道理来说,本来应该是这种状态,但是到现实中却发现,有诸多变化。用一句时髦的话叫做“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我们一定要明白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个先天八卦的立体模型,并不是为了起卦而设计的。只不过因为大衍筮法复杂,人们要寻找取而代之的方法,然后就发现这个先天八卦立体模型可以利用,这才把这个模型命名为“枚卜丸”来用于起卦卜筮。我们一定要明白这两者的因果关系。
今天咱们接着讲这个枚卜丸的应用方法。
古人在使用枚卜丸时,一般不把枚卜丸外漏,都是揣在怀里偷偷用,所以又叫袖中金或袖里乾坤。啥意思呢?
就是当他需要起卦的时候,伸手往袖子里一摸,古人不像我们现在人都有衣兜,他们都是在袖子里。往袖子里摸这枚卜丸,用大拇指来摸。比如说第一次摸到的数字是5,那么就得到了六爻卦的一个下卦,就是离卦。再摸一次,比如说摸到的是2,那么就得到六爻卦的上卦,就是兑卦。那么,所得的的这个六爻卦就是一个泽火革卦。
那位说,怎么没有动摇啊?别慌。再摸一次。比如说,摸到了一个4,那么就代表是第四爻变。这样就成了一个泽火革卦变水火既济卦了。
看到这里,有朋友提出疑问了。你这个数字对应的是中天八卦的“坤变乾”的序号啊,为啥不用“乾变坤”来对应呢?这个问题其实是问到点子上了。
乾变坤,这是先天后地、由阳入阴的天道自然的顺变过程,这是“体”。万物由生到死是一个注定不变的演化过程,包括天地本身也都是如此,有开始之日必定有终结之时,这是“定数”。
而坤变乾呢?是中天八卦的一个逆变过程,就是夺天地自然造化之功了,是由阴而倒退回阳的一个过程,是阳升阴降,是一种逆变,是一种重生,是一种返老还童,是万物由死而复苏的过程。
人类认识自然的目的,就是要改造自然,这就是“用”。万事万物虽说是一个必死的趋势,但我们人类作为高等生物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延长死期,更可以在活的过程中,使得生命更精彩,减少一些没必要的伤灾疾病而少受痛苦。
文始道文化把“道”分成两大块:法和术。一切理论指导性的东西,都叫法;具体到执行手段,就叫术。而手段的高低或者说执行“道”的能力大小,就叫德。听过咱们《文始门讲道德经》的朋友对于这套理论应该是不陌生的。德,在古代同那个得到“得”。啥意思呢?就是能不能实现自身应有的价值。狼吃羊,羊吃草,这是天道。但狼牙不尖会饿死,羊腿不快会灭亡。狼能够吃到羊,就是狼德;羊能够逃脱狼口,就是羊德。至于狼如何才能吃到羊,羊如何才能避免被狼吃到,这就是术了。
术,包括两大块:一,自身的强大。之于人就是所谓的修炼,各种自强不息的修炼;二,趋吉避凶。弥补自身强大之外的不足。羊再强壮,跑得再快,也得提高警惕,一不小心撞入狼群,也是难有生还呀。
术,其实就是为了一种逆变。一件事情一直往好的方面发展,我们还需要干涉他吗?不需要了。只有事情有可能往坏的方面发展,我们才需要提前预知并提前干涉一下,使得事情避免往坏的方面发展。
所以,文始道把这种“由坤变乾”的逆变,不但当做是道法修炼的指导,还用于“趋吉避凶”卜筮术。
道法修炼方面:震是脾气性格,兑是吃喝饮食,坎是体液排泄,艮是肉体筋骨,离是思想观念,巽是各种欲求,这些个过程按照轻重缓急来一步步修,最终实现由坤向乾的转变。
卜筮术方面。有这么一句“《易》逆数也”,古往今来很多易学大师通过各种方式对这一句话来进行解读,都不免牵强附会。大家今天知道了“坤变乾”的这个“三爻八卦变”的过程,就能很直观的来理解这句话了。
所以,枚卜丸的模型构建理论,用的是中天八卦“乾变坤”的卦象顺序,而用法就是要用“坤变乾”的卦象顺序了。这就是现在“梅花易数”里面强调的“体和用”理论了,本卦为体、变卦为用。
枚卜丸的这个成卦原理,就是后来的梅花易数的基础。所谓的“梅花”一词,其实是“枚卜”一词的讹传。
那位说,假如第三次摸到的乾卦或坤卦怎么办?如果摸到了坤卦,这一卦就是静卦,没有变爻。如果摸到的是乾卦,那就是六爻全变。
枚卜丸起卦速度是非常快的,就好像打麻将摸麻将牌一样,只要你熟练,一摸一个准儿。再加上你对于心算排卦的熟练,快到两三秒钟就能成卦是没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