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是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第2课。第6单元是一个小说单元,主要选取的是中国古代名著小说中的名篇或名段,设置意图是抛砖引玉,激起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构想本课教学时,我以把握人物性格为基础,激发学生热情为动机,探究文章主题为目的,逆向思维,大胆设题,分组合作,化长为短,放飞学生思维,以演带学,还课堂给学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始,紧抓“不中”这个预设情境,让学生探究人物,教给学生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这里使用了一个反向思维的方式,选取“不中”这个切入点,由果到因的去体会,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必须以课本为依据,认真解读文本信息才能说出自己对各色人物的理解,随着教者的点拨,学生认识到一切事物的发生都取决于“中”与“不中”,牵一发而动全文。以范进“不中”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学会赏析小说中的人物,理解他们性格的本质特点。
接下来学生分成范进组、胡屠户组、张乡绅组、乡邻组,然后讨论各组的人物,要把人物的言行写下来,并说明这样写的理由还有假设自己是该讨论人物应该怎么去办。
这个环节抓住小说的“人物”要素。对这样一篇长课文,如果每个学生把课文中的所有人物都分析一遍,会需要很长时间,所以把任务分配到各小组,既节省时间又可以交换自己的学习成果,你有一个见解,我有一个见解,交换一下就有两个见解,。这样每个学生都得到思维锻炼,都会有丰厚的收获,这正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思想,真正达到长课文短教的目的。
以范进不中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学会赏析小说中的人物,理解他们性格的本质特点,抓住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的前倨后恭,乡邻们的趋炎附势,张乡绅的巴结攀亲,这一封建社会各阶层的病态心理和事态炎凉的现实,感受人物的语言动作,不就课文学课文,而是通过范进走进课文,感悟社会,认识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知识分子的罪恶。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引发学生多重对话,争论辩驳,让学生在这种平等的氛围中培养能力,完成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为学生搭建一个开放交流的平台,变文本解读为文本赏析,让语文课堂呈现出新的生机。学会这种思维方式,通过这样一个切入点来突破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从而领悟课文深远的社会意义。看似开放随意的课堂,却展示了教师精心巧妙的教学设计和熟练老道的教学技巧。
俗话说“牵牛要牵牛鼻子”,选择能够最有效的落实教学目标的突破点,是整个语文教学课堂提问设计的核心所在,也就是我们常说课堂教学中的“牛鼻子”,范进中举是一篇难度较大的长课文,要牵着“牛鼻子”,老师就要独创心境,想他人之未想,反抱琵琶,逆向立意,独树一帜,显示自己独特的教学思维,选取“不中”这个切入点由果到因地去体会文意。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以课本为依据,认真解读文本信息才能说出自己对各色人物的理解,随着教者的点拨,学生认识到一切事情的发生都取决于“中”与“不中”,牵一发而动全文,以范进“不中”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学会赏析小说中的人物,理解他们性格的本质特点,最后利用对联揭示本文的主题思想,该对联也用的恰到好处,既深度的概括了全文内容,又有力的结束了本课教学,由于教学目的中所涉及的内容以已大致解读,学生依据这个对联可以较快的归纳本文的主题思想。体现了教学中层层推进,环环相扣,水到渠成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