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号 李倩
作业1:《赢了孩子还是赢得孩子》在养育的过程中有类似的经历吗,你是如何处理的,思考并记录下来。
赢得孩子的事情在生活中是占大多数的,比如孩子想要做一些目前他做不好并且可能会带来麻烦的事情,我会先讲明情况,如果他还是坚持要做,我会邀请他和我一起做。或者在孩子不合作的时候,我会采用游戏的方法把事情解决,这样既能解决问题,还能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赢了孩子的情况也会发生,比如早晨出门,孩子正处于分离焦虑期,不愿妈妈去上班,游戏并不是每次都奏效,有时候就必须要求穿好衣服出门。
作业2:1)回忆并记录一下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什么人和事让你感觉自己是有能力的。
从小到大,我似乎都没有什么特别的事件让我感觉到自己是有能力的,从小就被家长贴标签,没长性,懒。所以一直认为自己是个特别普通的人,没有什么可取之处。第一次感觉到自己是有能力的,是报名了线上的心理学训练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被巨大的能量带领着一直坚持前行,逐渐相信自己可以完成一些之前从没做过的事情,这期间我报名参加了大V店的思维导图督导班,与自己一直排斥一直惧怕的绘画正面交手。没想到自己晒的几幅作品被大家狂赞,这使我信心大增,之后我又参加了全脑教养督导班,被督导老师推荐为督导师,同时我还在学习心理学的平台从事社群运营、营销和公众号写手等尝试,一次次的努力坚持让我收获了满满的自信,也学习到了很多新知。
2)作为父母,我能做什么,停止做什么可以发展孩子的能力感,用文字记录下来。
我能做的发展能力感的事情是,仔细观察孩子的有点,和每个微小的进步,并且及时的把它告诉孩子,让他知道自己可以是有能力做到的。比如他自己拼好了一副拼图,我会很夸张的说,哎呀宝贝,这是你自己拼的吗,这么厉害啊,妈妈好惊喜,你已经可以自己拼好拼图了,我们去告诉爸爸吧。有的时候他有畏难情绪,我也会告诉他,宝贝你可以的,妈妈相信你,你连xxx都可以做到,这个也可以试试的。
我需要停止做的是所谓的帮助,现在我的帮助可能就是日后孩子最烦的唠叨。
作业3:你的孩子几岁,他能做哪些家务活,你家的家务活是如何分工的?
我的孩子3岁,他可以做的有自己扔垃圾,收拾一些玩具和绘本,自己穿鞋,帮忙扫地,拿东西等等。
我家的家务活大部分归妈妈,也就是我,爸爸参与的比较少,这也是我需要改善的地方。为了让孩子了解每个人都需要为家庭付出,可以和爸爸沟通一下,我认为可以得到改善。
作业4:你觉得孩子应该一心只读圣贤书还是应该关注社会和身边的人,做一个有社会情怀的孩子呢,请说出你的观点。
我认为社会情怀是必不可少的,读书一方面是获取知识,另一方面也是增长见识。但是无论知识还是见识,最终都是要应用于生活中的。
就事业而言,最重要的成功是获得自我价值,这份价值一定是来自于社会,被需要被认同,都是需要外界的给予,如果独善其身,两耳不闻窗外事,那就无法发现自己的价值所在。
就生活而言,幸福的生活来源于对各种各样的关系的良好把控,每一种关系都渗透着人与人相处的智慧,只有真诚的对待别人,才能被别人真诚的对待,才能产生情感连结从而建立良好的关系。
作业5:思考在哪些事情上可以赋予孩子自主权呢,
让他自己选择和自己动手。很多父母都习惯为孩子做主,大到学什么专业找什么配偶,小到穿什么衣服吃什么饭。可是唯独在学习这件事上又要求孩子自主,这怎么可能呢?所以我要把自主权还给孩子,让他可以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还要给他试错的机会,一万遍的说教都不如他自己体会一次。让他在体会中成长。同时自己需要特别注意,在孩子犯错体验到挫败感的时候需要的是安慰是鼓励,而不是趁机的说教和奚落。有的时候我会因为觉得孩子可爱而不自觉的笑出来,他会不开心的说妈妈你别笑。这个时候我突然觉察到我的孩子已经发展出了羞愧和尴尬等情绪了。有时候我会利用角色扮演的游戏让他扮演平时的妈妈,他的语气和言语都像极了平时的我,有些话确实我自己听着也不那么舒服,所以我还是需要特别注意这些。
另外,很多孩子自己的事情,尽量让他自己动手完成,一方面,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是获得信心的过程,我们不能剥夺孩子体验失败和成功的感受。
作业6:思考哪些事情是可以让孩子承担自然后果的
孩子3岁,可以承担后果的事情不太多,目前就只想到这些。
1、 不吃饭就要饿肚子
2、 睡觉不换衣服就会不舒服
3、 不把玩具收好睡觉就会被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