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趣课堂 妙笔生辉

                ——跟岗学习日志(2)

    迎着朝阳,踏着晨曦,呼吸着淡淡微凉,行进“求学”之路,走进“陶都”宜兴。我们参加了宜兴市实验小学首届“东氿之秋·好课堂”高峰论坛(语文专场)和“致用——基于真实情境的有意义学习”讲座。

      在报告厅中,观摩了宜兴市实验小学周霞老师执教的《松鼠》、王叶婷老师执教的《带刺的朋友》、特级教师宋运来老师执教的《王戎不取道旁李》,让我感到耳目一新,受益匪浅。在三节课例中,都能充分体现了老师们对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素养的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

一、删繁就简,简中选重

      删繁就简,即删去多余的文字或内容使简明扼要。在语文教学中,抓住重要段落、关键语句而进行教学。在《松鼠》一课中,周老师首先以思维导图概括出本课的“枝干”,让学生清晰地了解课文是讲述了松鼠的外形和习性。在《带刺的朋友》中,王老师首先让孩子概括课文写的一件什么事,不仅锻炼了孩子的概括能力,而且学生的理解能力也得到一个提高。宋特执教的《王戎不取道旁李》从理解题目入手,让孩子明确地知道课文的内容。

      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关键语句,学生得到概括能力的提高,学习课文时思路清晰。

二、重视方法,巧妙引导

    语文素养培养中注重学生语文学习方法的养成。课例的展示都利用了文本,提炼出学习写作的方法。《松鼠》一课中提练出“抓住特点”、“条理清楚”、“生动描写”从而牵引出学生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动物细节写作。《带刺的朋友》一课中提炼出“抓住关键字”(动作词、顺序词),牵引出学生运用方法进行说话练习。

三、激励学生,无处不在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恰当而又鼓舞的激励,正是对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体现。积极的激励,不仅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而且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成就感,从而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例如《松鼠》一课,教师的语言艺术在于评价孩子“说话准确”、“说话有条理”,这些评价都是围绕课文提炼的方法。《带刺的朋友》一课中,教师会以“你真是聪明的孩子”、“你的做法真高明”等词语评价学生,这些词语都是围绕课文中刺猬的特点。

      求学路漫漫,学而不足,我们于富有文化底蕴的古都孜孜不倦。

                                        黄嘉欣

                                  2019年11月26日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