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5.我们一臂之距,一步之遥
来上海的第一个夜,任由窗外灯红酒绿,车水马龙。帘子一拉,我的眼,我的心只容得下你。
相逢是最美好的馈赠,谁也不知那于我意味着什么,只有我明白,那是归属于我的秘密。我用尽12年的力气一步一步朝着修宁靠近,才换得现在的一臂之距,一步之遥。
那天阳光明媚,微风徐徐,车子驶入S大。
好像又回到了小时候,屁颠屁颠地跟在修宁身后,看着他为我忙前忙后,被汗水浸湿的衬衫若隐若现的衣线依然笔直,银丝框镜下深邃的眼眸温柔似水,面对旁人时温润不失距离,举止间斯文毕露,与记忆里的邻家大哥哥重叠。
一切入学手续完毕,修宁提着行李和宿管阿姨说了几句,然后就领着我找宿舍——520。
在我们之前只来了一个女生,和我一样也是外地。她是我未来四年的大学舍友,也是四年里我曾付出真心相待的女生。
“你好,我李令月,外号李莫愁。你可以叫我莫愁。”
她的声音磁性幽默,外向中夹杂些许羞涩,平凡的面孔下颇有棱角的五官。给我的第一印象便是率真,性强,不觉犹豫着是要靠近还是保持一定的距离。
“我叫孜涯,孜孜不倦的孜,学海无涯的涯。”
“这位帅哥是”
“他是我,是我…”第一次有人这般询问,我竟不知该如何介绍,询问般看向他
“我是她表哥,白修宁,现在上海工作。以后还要烦请您多多关照我们孜涯。”
“好说,好说,表哥我给你倒水。唉,怎么没水了呢?”
“不用麻烦了。”修宁客套着
“不好意思啊,你们收拾,尽管收拾,四人间,就来我一个,剩下三张床尽管选。我先去打水了。拜拜”
令月出去后,修宁又恢复了独对我时大哥哥本质的惬意。替我抉择时的自然,让人不由心安想要依靠。
“就这张吧,靠窗通风,。你这一代比我们那时要幸运多了。想想我们大学那会八人间,上下铺,连个风扇都没有,夏天热的要命。这四人间,上床下桌那时做梦也想不到……我脸上有东西吗,这么盯着我。”
“看帅哥不行吗!”
说着他抬手用手背抹了一把额头的汗。尽管不到一米八的身高也有178的修宁,并没有电视剧里猛男的浑身肌肉。斯文不过他,为我忙上忙下一定累的够呛。
我喜欢听他讲述关于自己这12年分离中的点滴,喜欢看他为我操心,为我考虑周到。
把我的窝安顿好后,修宁带我去外面吃饭。没有开车,就我们两个人的时光,他带我转遍大街小巷,尝遍夜市里的小摊小贩。
6.谢谢你给了我理由
终于相信黑子说的,快乐的时候,时间也变得吝啬了。就如我和修宁在一起时,夜暮总是降临地太快。
宿舍楼的门禁是十点半,修宁拉着吃撑的我散步在校园里。我们一起聊天聊地,聊到小时候,聊到这12年内没有对方的点滴。
可我感觉没有说什么,宿舍楼已近在咫尺。
“好久没有这么开怀了,真的。孜涯,谢谢你,谢谢你给了我理由,也给了我机会做我曾经想做却没做的事。”
他说的真诚,眼睛看着前方,侧着的脸让我看不清表情。我咧着嘴笑,迷惑的望着他,手挽上他的胳膊。
“你知道吗!我好久,也不知有多久没有像今天这般肆意的快乐过。和你在一起,我好像找回点年轻的活力了。”
“你本来就不老,虽然三十岁,但在我心里还是和十八岁时一样。”
“来上海这么多年,今天才发现有这么多好吃好玩的地方,都是拖了你的福,我才有机会停下来欣赏周边的风景。”
我拉紧他的胳膊,认真的听他讲
“大学四年,每天不是泡在图书馆,就是去外面兼职赚钱,没有一点空闲,我也不敢让自己闲下来。因为我要留下来,留在这个繁华都市。
一到周末,看着同学们三三两两出去逛,吃喝玩乐,我又未尝不曾羡慕可以像他们那般没有包袱的活着。
后来工作了,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每天都在拼命的工作,戴着伪善的面具和来来往往的人应酬。所有人都削尖了脑袋往上爬,走路的步伐都在加速,不免忽略身边所有风景。今天的一切都是拼来的,可谓是得偿所愿,可夜深人静回想起来又不免空虚,我有什么呢。
如今看见你就好像看到了那时的我,我喜欢现在你甜美的笑容,和你身上散发的淳朴。在这样的社会,那是难能可贵的。
我的小丫头,不管有什么事都要告诉我,我要送你一份无忧无虑的大学生活。什么也不要担心,不要怕,一切有我呢!”
“嗯,修宁哥。”
“好了,快进去吧,下周末我再来接你。在你枕头下有我送你考上大学的礼物哦。”
“礼物”
“不用问了,赶紧上去,看看就知道了。”
他推了我一把,好奇心催驶我快速上楼。整齐的床铺摆设让我觉得像军旅宿舍一般,舍不得破坏。但也顾不上了,枕头下漂亮的包装盒,里面是一部最新款的白色翻盖手机。
7.新的开端
周一,代表大学生活的正式开启。
四个来自天南地北的女生在一个20平米的宿舍开始4年得同居生涯。
白露,是个云南姑娘,一头乌发直垂腰际,窈窕的身资,白皙的脸蛋不是清秀可形容,简直是惊艳。声音中夹带点水乡音调中的婉约,原本的温柔细腻真真一个小家碧玉。
在她刚说出自己名字时,我就不由脱口而出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那伊活脱脱一个你。”
“只有白露是我,我阿爸是语文老师,一天文绉绉的,我出生于白露时分,阿爸看着门外的池塘就给我起名白露。”
“你阿爸真好,我们全家盼儿子没盼着,不小心生了我个丫头片子,然后我爸一丧气,说就叫盼儿吧!正好我们姓顾,顾盼。后来我爸为了粉饰自己重男轻女说什么顾盼生辉,望我光耀门楣,我都不忍心拆穿他”
顾盼,唯一一个上海本地人。不太纯,她祖籍山东,从爷爷辈定居上海,口头禅,我爷爷怎么怎么滴。按她说的,继承了外祖父家的身高,祖父家的深度近视眼,同样也继承了上海老太太门的精明算计,外号“小算盘”。
“令月,你的呢!”
我们三个集体看向她,因为老感觉她和自己的名字不符,怪不得外号莫愁。
“当然也有来历,说出来吓你们一跳。”
让我们更加好奇了
“我妈高中毕业,当过几天小学老师,为了装自己文化高,得给肚子里的孩子起个特别的名字。
结果,我妈最崇拜宋氏三姐妹,谁承想宋庆龄和宋美龄没孩子。只有大姐蔼龄有,正好是令字辈,我妈想着有了令,还差一个字。
于是,我妈就翻字典,翻了两次,有了一个辉,一个月。所以我叫李令月,我弟李令辉。
怎么样,有典故吧!”
“不错,有点故事。”
令月意气风发的演讲完毕,不忘提我
“孜涯,孜孜不倦,学海无涯。这是你妈还是你爸起的,是希望你用功读书报效祖国妈。”
所有人都笑了起来。
“才不是呢,我名字不是我爸妈起的。”
正要解释,宿管阿姨的尖叫声传来
“520,快关灯,都12点了,还叽咕什么呢,睡觉。”
一个美好的夜晚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