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 庄子12 《德充符》之一

近日天天读庄子,已进行到第十二天,心神特别明。想最初在4月17日开始与三十几位伙伴们共读庄子,两天进入《逍遥游》境界,四天翻越过《齐物论》认知理论的革命大山,一天领会养生宗旨的《养生主》,四天走完《人间世》懂了处世策略,到了《德充符》这篇,愈发轻松。或许是近日天天读此南华经,就如同与庄周南华真人听法。与庄子同行,都越来越开悟而弥发轻松?

读此篇《德充符》,首先要懂何谓庄子所说的德。庄子说的“德”,有延续老子“道”的部分,但更为一种超越之后了的心态。“充”指充实,“符”则是证验的意思。

此篇就是为了充实地验证庄子所说的的“德”,文章想象出一系列外貌奇丑或形体残缺不全的人,但是他们的“德”又极为充实,这样就组成了自成部分的五个小故事:孔子为王骀所折服,申徒嘉使子产感到羞愧,孔子的内心比叔山无趾更为丑陋,孔子向鲁哀公称颂哀骀它, 跂支离无脤和大瘿为国君所喜爱。五个小故事之后又用庄子和惠子的对话作为结尾,即第六部分,在庄子的眼里惠子恰是“德”充符的反证,还赶不上那些貌丑形残的人。

这些人名故事很是难记,不知为何,让我想起前几天被烧掉了的巴黎圣母院,当然还是因为《巴黎圣母院》中,丑陋的敲钟人卡西莫多,带给我们思想中的影响。人外表丑陋,但人的内心却充满着魅力。《德充符》通篇都在破除人们外形残缺的概念,而重视人的内在修养。

庄子认为宇宙万物均源于“道”,而万事万物尽管千差万别,归根到底又都浑然为一。因此庄子文中又常超越而提出“忘形”与“忘情”。所谓“忘形”就是物我俱化,死生同一;所谓“忘情”就是不存在宠辱、贵贱、好恶、是非。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这又是庄子思想的圣人之境。

这一篇章,还有我喜欢的一句,借仲尼之口而曰:“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记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