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滴滴答答地下着小雨,没有去晨练,没有上班,也还没有开盘,趁这个空闲编辑一段文字。停更有一段时间了,许是脑海里突然没了灵感,许是状态有些混乱、想法不够清晰,也有可能仅仅是懒惰使然。总之,停更是事实,停停走走也成了我生活的常态。不自我抨击,不妄自菲薄,接纳每一个阶段的自己,相信当下的我就是最好的状态。
时间转瞬即逝,关于《佛陀的智慧》这本书的晚间共读不知不觉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上册已读完,中册正在进行中。这应该是我读书最认真的一个阶段,每天晚上早早地在腾讯会议室里守候着,等待着其他成员的到来。就像小时候家乡晒谷场上放映露天电影,我早早地就搬起小板凳痴痴地坐在那期盼如出一辙。是书中的内容吸引到了我,也是伙伴们的分享滋养了我,是这种愉悦促进了我更好地投入。
我曾认识一个孩子,他小小年纪不仅架子鼓打得好,素描也画得很棒,独唱也很出彩,还有舞蹈也是佼佼者,这不禁让我联想到易烊千玺那个很拼的少年。赞叹的同时,我也在想他们为何可以如此优秀,其实仔细想想很多东西都是可以融汇贯通的,一通百通。不管是孩子还是大人,首先要在心性上定下来。就像程老师从小就将他的孩子带在画室里下意识地去训练,他自己每日坚持作画,孩子就在旁边涂鸦。长此以往,孩子的心静下来了,不浮躁,不为外界所扰,他就可以专注地投入到他要做的事当中,并能很好地享受做事和学习的过程。不再是为了做而做,而是自然而然地去完成。当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厚积薄发,你就会看到一个闪闪发光的他,一个不断超越的他,优秀也成了一种生活方式。
每天的读书分享环节,我们讲破执,我们谈空说有,我们讨论什么是无我,什么又是分别心,我们用心去感受文字背后蕴含的情感和深意,试图更贴近智慧本身。不过,有时候也会把自己给绕进去,在概念和名相上打转,弄得云里雾里,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任何时候都不要心外求法,心即是理,道就在我们自己心中。放下诸多的概念与束缚,不再与外界周旋,我只与我周旋,与自己达成和解,你的世界就会豁然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