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数据统计,微信公众号已达数千万级别,我们每天在朋友圈、公众号的推送中,看过许多文章,“讲的非常好,非常有道理”、“说出了我的心声”、“get到了我的点”……
然而,那只是“人家的文章”。
一
春节假期几天,很多朋友说,没干别的事情,就是看书。
看着案头日渐堆砌的书籍,真正被自己从头到尾看完,从中汲取到养分的又有多少呢?
还记得看过李笑来老师的一篇文章,讲述的是怎样读书,是囫囵吞枣式的阅读,还逐句逐字的去读,读后,有多少内化,形成自己的东西,为自我使用。
互联网时代,很多教授如何快速阅读的方法,十分钟阅读法,读书会听书阅读,拆书法等等,无论读书的速度怎样,是否达到内化是关键。
昨天跟大宝说话,很有成就的发给他一个链接,告诉他,“一天,我就读完了这本书,”他先是颇为惊讶,“厉害了麻麻!”随后问,“你读完有何感想?”
儿子要跟我交流读后感啊,我想了想总结了三句话,他问,“你的感想只有这么一点吗?”这句话,虽然简单,却问的好,问醒了梦中的我。
学而不思则罔,读书也好,读文章也罢,不是你看了多少,关键是你思考了多少,行动了多少!
读书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而是,融入你的理解,变成你自己的东西说出来,化为你的行动做出来!
这下子,轮到我惊讶了……我惊讶儿子已不是我想象中的儿子,儿子的这番话让我汗言,而我确实在读书的过程中,求速度的完全没有章法的阅读,因此,读完,能够总结的东西不多,这难道不是为了读而读吗,读完不留痕迹,又有何意义呢?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杨奇函老师反复强调的阅读方法,“把触动自己的东西复制粘贴记下来,形成文档反复读,反复记(记需要用心)”,这个方法简单、有效。
可是,我们往往因为“懒”不愿动笔,哪怕复制黏贴,即使复制黏贴,哪怕记录下来,也会束之高阁,不再翻阅,即使翻阅,如何应用又是一个问题。
这就是,“听过了无数大道理,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
二
记得电视剧《欢乐颂》中,有一个桥段,邱莹莹失业后,爸爸从老家来上海看她,临行,带着她去书店买了厚厚的几大本《成功学》一类的书,爸爸走后,一时求职无路的邱莹莹在家里看《成功学》,一边看书一边看演讲光盘,跟随着演讲人一边跳、一边喊,“我一定行!”下班回家,被安迪看到,安迪劝告她,看这些没用的,邱莹莹非常气恼,怎么会没有用呢,这是我爸爸给我买的,让我从失业、失恋的泥沼中走出来!…….
我想用郎平教练的一句话可以解读成功学,
“女排精神一直在,单靠精神不能赢球,还必须技术过硬。那不是靠讲故事或者喝鸡汤得来的,关键是‘平时的训练’”。
弗兰克老师在一文中通过分析三个牛人的行动,讲解了OODA博伊德战略环
Observe观察;Orient调整;Decide决策;Action决策。
而牛人并非就是OODA,而是DAOOA,
Decideto do something;Actimmediately;Observearound;Orientstep by step;Actmore and more。
翻译过来就是,牛人通常不会在一个问题上纠结太久,而是决定做一件事,马上行动,观察环境,逐步调整,然后在继续上战场行动。
三
昨天,一学习群中,同学分享的读书升级版,实用而有益。
1、把触动自己的东西复制粘贴记下来,形成文档反复读,反复看,所以在看书学习的过程中,要改变以往随机播放的习惯,增加单曲循环的比重。
2、升级版的反复读、反复看,还只是实现了记忆过程中的识记与再认,象我们认识了一个人,看到的时候就认得,不见的时候就不去想了。
3、复述是再进一步,实现再现与回忆,就像恋爱中的男女朋友,人不在眼前,还是能如在眼前,这时才能脱立母本,有了随时能调用的独立的拓本。
知识在识记与再认阶段还只是有形的食物,到了再现与回忆才变成了无形的营养。
到了再现与回忆就完事了么?
4、答案并非如此。后面还有辨证、评论、比较、整合、生发等等。到了生发,营养才转化为供奔走跳跃的能量!
四
这是《跳出读书的“低水平勤奋”陷阱》一文中讲道:
于是,我读书不再追求速度;
相反,我会刻意放慢速度,花时间记录读书笔记
不仅仅是摘记名言,而是描述读书后受启发的内容,和我过去的哪些经验相关。
在记录和寻找联系的过程中,自己常常会惊喜地发现一些过去不曾注意的规律,也发现很多能够直接改进工作方法的办法。
我的读书成效,进入了一种复利效应的状态。
也就是说,我读过的所有书都将为未来获取新的知识提供帮助。
一年读100本书,而很少能说出自己读了什么书的,大有人在。
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把读书这件事真正为自己所用。
其实,读书与做事一样,用心才能成事,
读书与行动,总有一件在路上。
只有苦练72变,才能笑对81难!
本文改编自马兰花原创,公众号“马兰花马兰花”《听过了无数大道理,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
原文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mBaN-aTQtg1nChIkQDZ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