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说读书无用,其实只是你方法错了

又是一个无所事事的下午,瘫在沙发上仰着脸举着手机刷着微信,看着写作经验分享群闪个不停地消息提示,下意识地点开了,大家好像正讨论看书,热火朝天,激起了我人来疯刷存在感的本能欲望,“xx书很好看,推荐大家去看”,准备按回车键发送时,却突然意识到一个可怕的事情,猛地惊坐而起,我真是大写的low比啊,一直自言喜欢看书且迄今为止也算看过一些书,却无法在脑海里完整的勾画出对任何一本书的深刻印象,努力搜寻也只能找出零散的碎片化记忆,在与他人交流中我甚至只能用好看或者不好看这样简单的词汇予于评价。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我困惑不解。

我是一个感性的人,一直以来都很崇拜文字的力量,毫不夸张地说,上初中时候就曾因一篇作文而涕泪交加,可是你让我把这篇文章讲了什么说给你听,我却开不了口,文章说的话,讲的道理我好像都忘的一干二净,但是当时产生的那种共鸣式的复杂感情我却记忆深刻。

我特别羡慕那些能言善道的人,坦诚点讲,我渴望成为那样的人,不刻意煽情,但言语却直指人心,好像把文艺完全融入到了骨髓里,举手投足间那种四两拨千斤的劲儿真是迷死人。这也便是我喜欢看奇葩说的原因之一,从第一季到第四季,一期不落,那些靠语言就能hold住全场,妙语连珠,巧舌如簧的奇葩们,让我好生艳羡。

当然,我看书的主要目的之一便是为了有朝一日成为那样的人,而如今却依旧笨嘴拙舌,心有所想却不知何以言表,我的内心如同过了火一般,干黄焦躁。

慌乱中我去请教朋友,她跟我谈及可能是我看书的方式出了问题,她说读书是件磨人心性儿的事儿,你得把自己掏空了,让作者的思想住到你的心里,把自己置身在她所讲述的故事里,活一遍,才能真正领悟。

这话有点矫情,但仔细推敲确实就是这样。

读书本就是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一次合谋。看别人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情感和思想,会有思想相合的感觉。而读完书,把你感受到的东西原原本本地分享给更多人,又是一个说服的过程。你不能将冗长的字再照搬一遍,还原作者描述的情境,而要有自己的思想,能自圆其说,这其实就是在说服别人,接受你的观点。做到这点,不容易。就像你吃掉了食物,它色香味俱全,没有照片、影像等,你要咀嚼、吞咽掉它们之后,充分体会到它的美味,然后告诉朋友:它确实是一盘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但朋友会满脸问号地看着你,等待着下文,我满心惶恐,不敢轻易表达。因为观点,本身就是太主观的东西,我怕有失偏颇。

古人有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意思就是多读读,多琢磨,多想想,辨认下,最后实际操作。孔夫子说得更明白。学而时习之。习就是操练。我读书读过易忘,现在想想可能便是我整天寻思非读不可的书有哪些,琢磨着读书要得到什么,在意哪种书是给初学者看的,不肯精读,泛泛而读。

其实很多好书读一遍都是不够的,书读第一遍,只能大概知道啥意思。第二遍,截关键词,来回迅速看,效率高。然后讲给别人听,或者做个思维导图,这样这本书才叫读透了,这辈子都不会忘。当然前提是,这得是自己喜欢、乐在其中的阅读。

对于读书我还有些其他见解,听很多人说过有些专业书,出于学习或者工作的目的,必须看,但却看不进去。其实这很正常。没建设起知识结构前,读什么都会觉得盲人摸象。这时候,不妨借助其他材料。比如,我认识一些人,是因为三国游戏和电视剧,才开始爱《三国演义》,最后终于开始啃《三国志》。类似方法,不胜枚举。如果对某个领域有兴趣,又读不进,找一点浅显易懂的方法入门,建立起基本的知识结构再读,就顺畅许多。虽然深度爱好者会鄙夷入门读物,但庄子所谓道在屎尿,只要最后殊途同归,怎么入门的没关系。通过各色入门读物,建立一个可视化的知识结构,就好。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再也没有力气去讨好任何人。 不同的坏境,不同的人际构造了我们不同的思想然后相遇的时候就难以融入那不属于自...
    胆小鬼雪梨宁阅读 5,451评论 0 0
  • 作者:邹挺谦 编辑:Pugliashow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于此,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长老,都握握...
    Pugliashow阅读 4,404评论 2 2
  • 今天,还未写下几许文字,心还未安稳,每当深夜,便会为自己今天所做之事有所感想,或是懊恼,或是愉悦,但时间已经流失,...
    随心YI阅读 1,137评论 0 0
  • 1.学习 调用注意力,尝试去了解经济学,了解法律法规,了解网络的借贷控制,查询资料,扩大视野。 2.深入 指定经济...
    风雅狂月阅读 1,02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