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了新思想的深度好文《疫情还没结束,人类又一场灾难来袭!》文中写到算法!
何为算法?
就是我们打开手机,各大平台通过算法摸索出每个人的喜好和标签,然后你越喜欢什么,就疯狂给你推送什么。
这是一套非常高明的推荐机制,它无限附和你内心深处的癖好,让你无限沉溺,不可自拔。
看看我们现在的生活吧,几乎每个人都沉溺在各种短视频/娱乐节目等等,这些浅层的刺激让我们“上瘾”。
比如各种娱乐APP越来越多,大部分APP的本质是什么?
每个APP背后都有一个强大的运营团队,他们用强大的运算和数据处理能力,通过声、光、交互、反馈等全方位途径。
人的大脑里有一种叫多巴胺的神经传导物质,当人被外界刺激的愉悦时,多巴胺会大量爆发出来。
前段时间看过一篇文章,提到现在世界上竟然还有一个叫“多巴胺实验室”的公司。
他们对外宣称“能运用神经科学理论,结合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用多巴胺让你的App令人上瘾。”
他们为各种App定制这样的服务:
在一些关键的地方和时间设计“奖赏”,比如不断的惊喜和奖励,或物质或精神,从而提高用户的留存度、打开率和停留时间。
再在各种心理学、消费行为学、神经科学等理论指导下,不断的给你刺激,让你持续的“爽”,越来越离不开它们。
这也就意味着增加App的打开率,提高打开时间,这会让App更值钱,赚大钱。
这些内容的设计逻辑都是以无限满足人性偏好为标准。
新思想文章中还以,小白鼠的实验,古代皇帝享用各地进贡的美女,和哲学家的演讲和两个打架的女人道出了人性的弱点:如果一个人的欲望可以被无限满足,他离灭亡不远了。人性的各种阴暗面,诸如窥私、意淫、八卦、暴力、对骂、凑热闹等等都被激发并满足。
仔细想想,确实如此,现在各大App把算法用到极致。
想起曾在慈怀公众号看过的文章,提到近两年来,越来越多的人被物欲冲昏头脑,用各大借贷App透支消费,到最后被借贷公司逼到跳楼。说实话看到那篇文章,沉思了很久。
记得刚开始刷百度,微博,抖音的时候看到走心的文字,总是会停留,或是搜索什么,后续它都会都自动跳出来我喜欢的文字。
那时候还挺好奇,是我肚子里的蛔虫吗???都是我喜欢的!
前段时间,深圳这边太热,不想出门,妥妥的网购。淘宝也是,比如我喜欢什么样的衣服,就会在首页有同种风格的衣服,那么多总有一两件能入我心的。
所幸的是,我没有迷恋各种各样的短视频,我只是喜爱文字,看到优美的文字,在心里细细咀嚼,重新串联,尽量变成我自己的文字。
所幸的是,我没有被物欲冲昏头脑,只买自己需要的,在自己能动的时候,选择的靠劳动自力更生,还存在那么一丝理智。
新思想文中最末写到:中国5000年的文化,就是克己!真正看透这个世界的人,都是在用苦难修行。
所谓的苦难修行是看书,运动,用书本的知识修心,用运动的毅力克己。
还好我平时喜欢阅读,喜欢跑步。我得继续保持,在这个强大的算法时代,我得不让自己沦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