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岳先生归隐大课分享(2)| 知不是为了求真,而是为了求存

东岳先生的课在混沌和喜马拉雅上都有。2年前开始接触。《物演通论》放弃下手,读过随笔篇《知鱼之乐》。2018.12.8-12.9 在北京会议中心的大课,齐聚来自全国1600名学员,规模空前,堪称思想盛宴。

每次听东岳先生的课,都觉得脑洞大开,折服于他流畅的表达,和海量知识的积累,以及他的“怪力乱神”论似乎可以一切的高明。今年参加的线下哲学读书小组,啃了一本难度非常高的《精神现象学》,读了半年,一直处于云里雾里中。未曾想到在听了2天的东岳大课,竟然对《精神现象学》有了前所未有的感悟,实在是此次北京行的意外收获。

以下记录为东岳先生大课的思想对我有启发的地方,也算是复盘。本篇为下篇:

方生方死

迭代的速度越来越快会怎样? 摩尔定律失效的一天会怎样?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会是一种什么状态?毁灭还是永生?

新的文明一定是一种全新的时空观
我们面临3000年之大变局。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我们存在于宇宙中,我们的思想呢? 我们生活在思想家缔造的思想通道里。盖天说缔造农耕文明,日心说缔造工业文明,相对论缔造信息时代,??(量子论?) 将缔造未来? 

精神的源头在哪里?
西方哲学的认识论和实在论始终统一不了知和在。否定知,则趋向唯物。否定在,则趋向唯心。知和在始终处于两元对立之中。但若把知和在的对立转90度,知不再是在的求真,知是在的代偿。知不是为了求真,而是为求存,这样就统一了知和在的关系。所以精神是为了求存

精神是感应属性的代偿。

如何理解现象 ?
现象是感应属性的耦合,如酸根碰到碱基,一旦耦合,找不到酸根和碱基,而是失真了,此即为现象。本质不断在漂移过程中,存在度一旦下移,便失真,此即为现象。

所以我们找不到真。

主体的本质
主体绝不是客体的对立面,主体就是客体本身。任何主体皆为求存,任何主体不是为了求真而生,而是为了求存而生。

感知过程为什么越来越失真?逻辑上,感知信息量越大,就越来越失去本真。

感而不应的状态就是美;求存而不应的状态就是美。 感慨目前学术界中,哲学教授药神变成了美学教授。 难道源出于此? 难道是因为处于3000年之大变局之当下,哲学家们先于俗人感应到感而不应的状态,以及求存而不应的状态,找不到那个耦合的因子。

《奇点临近》
人工智能的三个阶段: 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超强人工智能。预测到2045年,最多2065年,若人工智能会演化到强人工智能,而强人工智能演化到超强人工只能只需3个小时!!!  几何级数增长的威力。

鸡比蚂蚁在智能上如果高一个台阶的话,人比猪狗则高两个台阶,超人工智能将缔造比人高十几个台阶的智能,你相信吗?

岌岌可危的现代社会
当SARS, 埃博拉病毒泛滥肆虐人类的时候,我们知道了不可知的病毒对人类的杀伤力!!!而人类目前推崇的基因技术、生物工程、生命科学可能也会将人类置于万劫不复的地步。

试想一下,数以千万的生物实验室里万一哪天把缔造出来有生物活性的病毒不小心冲到了下水道,将会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编后语
东岳先生的大课对我的启发很大, 特别是关于知和在之间的关系, 以及感应属性的演化和演变,让我对理解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起到了推动作用。

昨晚非常生疏地向学友们展示了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也是过去10天每天3-5个小时的阅读的汇报,相信我自己的收获远远大于其他学员听课的收获。

我有一个隐秘的感觉认为东岳先生的理论是受了黑格尔的启发,而且具有某种相像之处。当然以我浅薄的知识和对西方哲学史以及东岳先生理论的了解,完全没有资格来作此判断。

所以毋宁说是判断,不如说是提出问题: 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和东岳先生的理论的异同点到底在哪里? 不过我还是有一个问题,一切真的是必然的吗?!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