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不忘,这种人很少见。
要不是反复翻阅背记或特别喜欢或记忆力拔群、印象深刻,这些都不是,你还不忘,只能说这孙子在装。
记住并不是读书的意义所在,但是它是一切意义的基础,等到你理解了,即便已忘却但它融入你的思想和智识中,已经成为构筑你人格的一部分。
不要拘泥于形式,并非要你背诵全文,读书在获取更多的知识对峙更多见解同时,你还能看看更大的世界,更加自由,更加完整。角度不同感受就会不同。这也会成为你看世界的方法。
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随着时间蚕食,最后剩下的骨架,就成了你的思想,有思想的人才会思考,其他衍生意义都基于此。
除了吃饭排泄很少有事情立竿见影,读书也需要沉淀积累。
当我们开始与作者对话,便能感受到交流所产生的丰盈。书里传达出的那些故事,那些人物,那些思想让你在成长的道路上愈发坦然,书中的知识变成你日后面对这个世界的从容。
人生大部分时间做的事情都没什么意义,重要的是不同时间由于量变产生的质变,如果你就是随手去翻基本别人推荐或者热门的书籍,意义不大,或者说对你影响微乎其微。
读书之与你我的作用就像粮食和蔬菜,他们已经浇灌成我们的血肉,该吸收的吸收,该排泄的排泄。
你觉得为什么这么多年它们没有囤积成为粮仓和菜场,意义何在,假如把他们置换过来,意义就是经过生长和吸收,他们以你的形式依旧存在。
书是他人相授以渔的经验之谈,或许对你帮助不大,好过自己再去探索那些错误的道路,人生有限且不可逆。
所以,终极意义就是读书让你成为更好的人,并非每个人都能通过读书飞黄腾达或者出人头地,但每个人都能通过读书在自己昨天的基础上再向前一步。
如果读书不好甚至无用,语言和文字好像不太适合用于沟通,到头只能回归原始。
你看见街上美女就直接扑倒,你喜欢什么就去动手,块大的占尽优势,这不是我们想要的。
如果你把读书看做一种乐趣,它会让你知道原来除了你这一种活法,这个世界上还有这样的一群人,在这样的一个地方,用他们的方式热烈的活着。
即便忘了,也不至于见到大世面目瞪口呆,遇见某个机会手足无措。
你会在读书中收获思考和学习的能力。如果这个作者是你想成为的人,你会向往作者的思想,态度,行为,你会揣摩他,模仿他。
如果书中主角是你想成为的人,他或许并不存在于现实中,但你向往已久,那个人就是你一直以来最想成为的人,更好的自己,你也会通过书中人物来更好剖析自己。
读书可以使人明智,鉴以往可以知未来,你怕不怕?
就是为了生活,你也要读更多的书。因为大家伙无非估摸着前人的方法玩套路,有人懵逼过,可能你也会。
读过越多的书,即便故事细节忘记了,道理和模式不会忘,那点小伎俩,对方一撅屁股你就能猜出一二,或者当别人有一点点使诈的端倪,你都能在心理暗喜:这孙子损招我见过。
当然你想通过读书赚钱,也是可行的,因为现在贩卖信息的人都不是凭空创造,大多或者说基本上都是在整合输出。
以前我们先辈可是说:穷不丢猪,富不丢书。
因为阶级流动很难,但是阶级衰替倒是常态,富人就是要通过知识完成对自身的加持,达到财富裹挟。
太阳底下无新鲜事,无论现在的互联网思维还是商业策略,古时候人们早就总结出来了,只不过通过精明人融会贯通,迎合当下供需,才变成可行之道,然后大肆鼓吹什么大师成功之道,我觉得你去看这些书还不如去看看古籍。
读书中最开心的事是会认识很多人和事,来自不同的地方,吸收了不同的文化,怀揣着不同的梦想,却在相同的路途中,有着相同的目的地。
这种激烈的碰撞总会带给你一些新鲜感。
当你回顾往事,翻看手中的书本,或者挂在墙上的照片,或者压在箱底的日记,也许书本和日记中的时间已经有点模糊,
但是你一定清晰记得你为什么会拍这张照片,看这本书,写这本日记,
它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而那些经历经过光阴的磨砺,将会成为你最宝贵的财富。
表面上看我们什么都没得到, 但在不知不觉中,人的精神世界已经被净化得澄澈明亮。这就是读书即便忘记的意义。
读书并非都是快乐的,在形式上跟风,并不能满足你内心真正的需要。
读书也并不是要预留足够的时间,才能开始。如果你真的准备好了,什么时候都能静下心去打开另一个世界,只是大部分时间你懒得动而已,你只是说说而已。又或者那只是你的一个念想。
读书是你的精神需要,别人怎么说都行,只要你开心就好。至于忘记的:
麻!溜!的!回!去!看!笔记!复习!啊!笨蛋!!!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