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新鲜之法

走马观花道德经(15)


15、道德经第十五景点——玄通之门

第十五章行道得道者的足迹

古之善为道者,

微妙玄通,

深不可识。

夫唯不可识,

故强为之容:

豫兮若冬之涉川,

犹兮若畏四邻,

俨兮其若客,

涣兮若冰之将释,

敦兮其若朴,

旷兮其若谷,

混兮其若浊。

孰能晦以理之徐明?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

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

夫唯不盈,

故能蔽而新成。

(《道德经妙解》P34)

15.0【布局谋篇】

本章述道者之风采、功业与谦虚上进,可分三段。

篇首至“混兮其若浊”为第一段,展示道者风采;

“孰能”三句为第二段,概述道者对国家社会之贡献。

余下为第三段,谓道者谦虚,故能不断进步,生命永葆新鲜。

15.1【微妙玄通】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古之善于修道、行道之人,精微玄妙,无所而不亨通。他们的智慧、内涵,真是深不可识。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深藏不露,一方面是世人心粗眼翳、看不真切。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强(qiǎng),勉强;容,形容,描述。正因为深不可识,故只能勉强用语言来形容。

不仅“善为道者”只能“强为之容”,就连大道本身也只能姑且言之,因为“道可道,非常道”,一经言说就非道也。所以,老子强调,我之所说,不过向导、指南,还望读者透过文字去看实相。

15.2【小心翼翼】

“豫兮若冬之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

真无愧是修辞高手,老子这里一口气用了七个比喻,来勾勒道者的风采,生动形象,跃然纸上。

“豫兮若冬之涉川,犹兮若畏四邻。”

豫、犹,迟疑,小心翼翼、小心谨慎;涉(shè),趟水过河;川(chuān),河流。

得道者是何等小心翼翼呢?

像冬天走在结冰的江河之上,不敢稍有疏忽。正所谓“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旻mín》)。

又像众人在侧,畏其指谪,不敢妄动。曾子所谓“十目所视、十手所指”,“慎其独也”(《礼记·大学》)。暗室之中、独处之际,举头三尺有神明,当戒慎恐惧,宛若有无数眼睛盯着、无数双手指着,不敢乱来。

“俨兮其若客。”

俨(yǎn),恭敬、庄重。心怀恭敬,外相庄重,像客人一般。出席外交场所、接待贵宾、外出做客,一般都会盛装出行,举手投足,格外小心,不敢随意。

越有本事、能力、德行、成就者,越是谦虚谨慎。不是刻意而为,而是自然而然。

为什么?

他知“道”:他的本事再大、能力再强、德行再高、成就再牛,在大道面前微不足道。而且,这一切的了不起以及我们的生命,都源自于道,都离不开道的支撑。没有道,没有我们,更没有我们这所谓了不起的一切。

15.3【热情洋溢】

“涣兮若冰之将释。”

涣(huàn),解散;释(shì),溶化,消融。热情洋溢,如春风吹拂,让冰雪消融。

得道者为人处世、待人接物心怀恭敬、小心翼翼,但并非套中之人,死板教条,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修成一副扑克脸、一张卖牛肉的相,拒人千里之外。而是能提能放、敢笑敢哭、敢唱敢跳,如春风、如夏雨、如秋阳、如冬火,给人清凉与温暖,给人欢畅与希望。

15.4【敦厚朴实】

“敦兮其若朴。”

敦(dūn),厚道,诚恳;朴(pǔ),未加工的木料。敦厚诚实啊,得道者像未加工的木料一样朴素实在。

大道简单而真实,复杂、装饰是人类的多事与矫情。所以,真正的得道者会越见敦厚朴实。

15.5【虚怀若谷】

“旷兮其若谷。”

旷(kuàng),宽广。无限宽广啊,得道者的胸怀如山谷一般。

成语“虚怀若谷”即出于此。第四十一章,亦有“上德若谷”之说。

得道者,内心不断净化、自我不断消融,胸怀自然不断扩展而如山谷般深广。

15.6【打成一片】

“混兮其若浊。”

混(hùn),杂,掺和一起;浊(zhuó),包含泥沙杂物的污水。含光内敛、不露锋芒、大智若愚啊,得道者混同世间,与众人打成一片,而能保持清醒与清净。

15.7【道者之功】

以上用七个比喻描述道者之风采,下面则用三个反问句展现道者之初心、使命,对社会、天下之巨大贡献。

其一,为世间点亮智慧之灯。

“孰能晦以理之徐明?”

晦(huì),不明;明,使动词,使之明了。世人昏暗,对宇宙大道浑然不知,谁能晓之以理,让他们渐渐地明了起来?

其二,帮助净化社会风气。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

清,使动词,使之清澈。世风污浊,谁能导之以静,让它慢慢澄净下来。

其三,用生命唤醒生命。

“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安,贪图安逸,安于现状;生,使动词,使之恢复生机。世人贪图安逸、不思进取,谁能唤醒他们、带动他们流动起来、活出生命的意义。

15.8【养生之法】

“保此道者不欲盈。”

盈,满足。能够执守大道之人,都不会骄傲自满、固步自封。

为什么?

因为他知道,他的所谓的本事、贡献源自于道,再大也不值一谈,亦无任何意趣。

“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蔽,通敝,破旧;蔽而新成,弃旧迎新。正因为他们不骄傲自满、固步自封,故能不断学习、净化、生命永葆新鲜活泼,创造力绵绵不绝。

这堪称长生不老之法。得道者配称长生不老之人。

第二十二章“蔽则新”,与本章相呼应。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