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加入了一个近4000人的QQ群,并毛遂自荐成为了群管理中的一员。这个拥有庞大的成员的群是一个读书文学群,共有10名管理。群内交流活跃,少有冷场过。稍稍离开QQ一会,再次打开,99+未读消息的提醒,长期不变。做为管理,也得以知道每日申请入群的人数,粗略估计,平均下来每天概有10人左右。这些数据足以说明,这个群,现在的庞大和未来的更加庞大。一个4000人的群,相当于一个小型的社会。群内成员属性复杂,可谓三教九流。自然就如世间一样,演绎出千奇百态。而我,既能以群成员的身份作为参与者,又能以群管理的身份作为一个旁观者,看群内每日上演的各类戏码,实实在在的觉得有趣之至。既然有趣,就值得用文字记述。故有此文。
第一章 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叽喳渣你来我往共一堂
群内的话题永远是流动着的,并无任何规律。虽然群公告要求大家尽量谈读书和文学相关的话题,但是有时候一些闲聊的话题,也并不会明令禁止。话题变幻无穷,有时候一天看下来会觉得眼花缭乱。忽而在聊当代中国的作家及其作品,忽而就转换到了《三体》这本小说够不够伟大,忽而又转换到了空间到底有几维,忽而又扯去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忽而又到了中国古代社会,忽而又到了诗词,忽而又聊到了作诗的方法,难得的是这些话题之间的转换,无缝链接,平滑过渡,一点也不生硬,而且前后连贯,所以,群友的创造力,实在让人惊叹。这让我想起了我大学时期的一位同学,她的聊天风格,就是天马行空式的,与她聊天的过程,哦,不,是听她聊天的过程,我就像一朵随风飘散的蒲公英,飘啊飘啊,我也不知道要飘到哪里去。我现在还记得她那神人一般的聊天内容:
今天中午咱们去吃凉皮吧,咱们学校外面那个军医小区有一家凉皮贼好吃,老板是个瘸子,他老婆却长那么漂亮。女人挑男人,有时候是不看外表的,不像你们男生那么肤浅。我表姐结婚的时候,我二姨全家都反对,觉得我那姐夫家里太穷,啥都没有,我姐嫁过去,现在人不挺幸福的。给你说个秘密,我姐夫是陕西电视台的一个主持人,你肯定不知道是谁。陕西电视台最帅的那个男主播,给你说,人特别矮,我见过,真人不像电视上那么帅。脸上很多痘痘,人也挺黑的。我给你说,脸上有痘痘,长得再好看都白废。你看二班的XXX,你们男生是不是都觉得她长得特好看?呵呵,脸上那么多痘,好看在哪里?所以说你们男生都特别肤浅。
这样的聊天,直到吃的端上来,才是一个终点。而群里的聊天,也一直要到兴头上的人,因为其他的事情牵绊,比如下课了,该吃饭了,该好好上班了,要睡觉了,才能告一段落。但是,这里是没有终点的。因为一拨人的散去,马上就有另一拨人接盘。真真是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
第二章 争强好胜斗无穷,东拉西扯刷存在
群里的争斗永不熄火,无论是柔性的,还是正面对刚,大家似乎都不愿放弃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很容易就因一个话题争论起来,缠斗不休。为了在争论中压倒对方,不惜引经据典,百度搜索,四处截图,来佐证自己的观点。实在争执不下的时候,争论往往会进入到白热化的状态,往往会呈现出一些可笑的局面。有的时候,会粗言鄙语,进行人身攻击。当然这种情况,管理会出面制止,严重者会被踢。有的时候,一方故作沉默或者阴阳怪调以退为进,拉高自己的姿态。这样的争论通常都会慢慢自动冷却,大概是因为大家打字累了。还有一种情况是被管理强行制止。我没有和群友争论过,但是我能揣摩争论者的心态,他们一定在争论后是不满足的,无论觉得自己刚才的发挥如何,大概总有点遗憾,遗憾的是本来可以发挥的更好,或者有哪句话一旦抛出来就能一招制敌,可惜的是当时却没有想到。还有一类人是插科打诨,看热闹不嫌事大,在别人两方争论的过程中,时不时的故作怪谈,刷刷屏,博取关注。围观吃瓜群众,从鲁迅先生撕破这类人的面目后,他们不仅没有从历史的舞台上消失,反而还壮大了呢。从现实世界到虚拟的网络世界,无孔不入,无处不在。而最令人悲哀的事,如今倒没有一个人,能像鲁迅先生那样,手握锋利之笔,去戳破他们了。
第三章 伺机发广告,随时抢红包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这能怪鸟么?其实不能,林子大了,总要招鸟。我自己就是从事互联网运营的,其中一个方面社群营销,可不就是天天找各类QQ群,微信群、粉丝群,各类论坛,贴吧,反正人多的地方,人聚集的地方,就是运营人要去探索的地方。但是大部分正经的QQ群微信群都是禁止发广告的啊,尤其是你发一些风马牛不相及的广告,肯定后果只有一个——被一脚踢出去。所以推广人员,就要做好各类伪装,把自己潜身隐藏起来,在群里窥探着,屏息凝神窥探着,找准时机,嗖的一下,一个广告链接就发了出去。在这个群里,我是管理者,我虽能体谅推广人员的艰辛,但是也不能违反群规,漠视不管。对待发广告者,我有一颗分别对待的心。第一类,是发自己的原创文学作品,这类人,并不是追求什么商业利益,纯粹是想让别人阅读到自己写的文字。这种想要求得一二知己的苦闷的读书人的心境,我也深有体会啊,所以这种情况下,我不会踢人,只是会用委婉的口气告诉他群里的规则,希望不要肆意发其他链接。对于有些确实有才的人,我还会鼓励对方,告诉他写的很好,我很喜欢,希望一次小小的鼓励,能让这个陌生人生出无穷的信心,对抗寂寞孤独冷的个人创作之路,终有一日能有所成就,那就是大功德一件了。第二类,发黄色信息,诈骗类的,购物链接,这类的,没什么好讲得,见一个踢一个,而且我还举报他。
一类人为了发广告在潜伏着,其实还有另一类人为了其他目的也在潜伏着。有次,有个群友建议管理踢掉一些僵尸成员,我用开玩笑的口吻告诉他:咱们群里的人,都是活人,没有僵尸。他们不说话,但是却在角落里盯着大家,他们一个比一个鸡贼,不信你发个红包试试,一下子就能把他们都炸出来。有个群里的土豪,听了我的话,果然发了个红包,瞬间被抢光,这时候大家才感叹到,果然!可是那个发红包的土豪群友,虽说是我说的用发红包的办法来试试让那些潜伏者现身,但是,悲催的他还是受到了群管理的警告,因为群里有明文规定,不准发红包。想来,我怎么这么阴险,这叫什么?哈哈,蛊惑怂恿别人犯罪。
第四章 成语接龙似群魔乱舞,一期一会却少言寡语
为了群的健康发展,我们这几个管理,也实实在在是付出了很多心血。用工作之余的时间,来为这个群做一些事情。到目前为止,这个群并不会带来什么商业收益,我参与到这个群管理工作中来,也没有抱着什么务实的见不得人的目的,我把这个事儿当做是在做一件特别有意义的公益活动。我自己也是一个读书人,而且我很看重这个身份,并且为能维持这个名头的圣洁感觉自豪。我希望在中国有更多人能在生活之余多看看有用有益有深度的书籍,我希望在这片神州大地上能恢复往日中华文化的盛世之貌。我希望以我自己的绵薄之力,能为我热爱着的中华文化做些微不足道的传播工作,我希望能做一些抛砖引玉的事情,让更多人对阅读产生兴趣,我希望有更多人自觉的去提高自己的修养去远离当下社会尤其是互联网带来的垃圾信息。
简单说吧,就为对得起我自个儿的这个读书人的身份,我得为这个群做些事情。我和其他管理们我们一起聊如何管理群,群规则的制定,群管理的共识,群风气的引导,群活动的策划,很高兴和一群彼此不相识却都怀着一颗赤诚之心的人一起做这些事情,我们做的非常认真,也非常开心。我们谈到了群管理的共识,大家一致认定,当前的群成员属性负责,作为管理,我们应该尽可能的平衡各个层次各个年龄段的人的诉求,我们要鼓励大家踊跃发言,给予每个人发言的自由。但是我们不能纵容在群内无理取闹,对别人进行人身攻击的行为。我们要引导大家接受互相尊重,和谐相处的精神,我们相信教化比粗暴的制裁更加重要。有群友不喜欢其他人的发言,就私信我们要求把对方踢出群去,我们不支持这样的诉求。因为不喜欢其他人,就想将其从一个公共空间抹掉的想法,是极其危险的纳粹思想,无论什么样的理由,我们都不会支持。我们管理明确群是大家的,不是我们几个管理的。我们当这个群管理,是为大家服务,而不是为了自己为所欲为。
我们几个群管理在一起,还系统的策划了一些群活动,这些活动有俗有雅,可以照顾到不同修养层次的人群的需求。每晚8点的半小时文化小常识分享,是一个学习的时间,一条一条简短的文化小常识,记忆方便,非常有趣。一三五的下午会有半小时的成语接龙时间,其他时间我们是禁止玩成语接龙的,因为这个小游戏极容易引起刷屏,影响到其他人的交流。我们有制定很完善的成语接龙的规则,但是真正玩的时候,全乱套了,成语没有结成一条龙,反而结成了一颗枝丫乱长的怪树。但是我们管理很快就这个现象做出了应对,我们讨论后觉得IT’s ok.何必强制大家遵守这个游戏规则,这个游戏本身就是让大家放松狂欢的。在严肃的话题交流之外,也要有娱乐的时刻。看着大家一个个迫不及待的接成语,屏幕极快的刷过去,你会感受到一个个在电脑或者手机等操作设备的那一头,一个个认真又兴奋,充分享受这游戏的人,笑的多么开心。
还有一个重头活动叫“一期一会”共读同一本书活动。这个活动是一个有计划的读书活动。通过阅读文学、哲学、科普等各领域的经典著作,提高大家的修养,提升大家的思想,丰富大家的知识储备。每一期会有一个主题,每一期的主题又不同,也不会在短期内重复,这样多样性的设置,一是为了让不同阅读取向的人都能参与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来,另外一层是不局限在某一个知识领域。这一期的共读活动的主题是“阅读中国当代名家的小说作品,在文字里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我们选出了十五个当代最具有知名度的作家和他的代表作,作为提名书目,让大家投票选择最终共读书目。不知道是出于对文学名著文学名家或者这个活动本身的敬畏,还是大家的确不太感兴趣,总之,这个活动引发的关注,显然没有成语接龙来的那么热烈。
这两个活动推出后的反响对比,大概也能有助于去认识和分析群情吧。
不知不觉就写了这么多,其实这段时间群管理的工作和实战,带给我的思考远不止以上所述。正如我开篇中所言,一个近4000人而且人数还在不断增长中的群,已经是可以是和现实产生一定的映射关系了。它可以被看成是一个小型的社会缩影,值得我去研究。以这个群为一个研究对象,可以思考个体和集体的适应关系、集体管理的实战操作、用户运营研究方法论、社群营销的价值等等。一个QQ群反映出现实世界的人生百态,也许在这里,我能把现实世界里不容易看明白的一些事情看得透彻明白。无论如何,这个庞大的群,除非群主和管理都不上心,对它的结局不关心,否则,我们作为管理就该想想办法怎么去维护了,出于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