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3年,王阳明参加会试,名落孙山。他的朋友们都心急火燎地来安慰他,却发现他面色如常,毫无落第的悲伤。王阳明笑着对他们说:“我落第,你们却动心。”朋友们大为尴尬。
三年后,王阳明在会试中二度落榜,朋友们发了羊癫疯似的跑来安慰他。这一次,他们势在必得,非要看到王阳明痛哭流涕。为了计划顺利,他们还特意找了几个落第的朋友,悲伤号啕,烘托气氛,勾引出王阳明的伤心来。
但这一次,他们又大失所望。王阳明不动声色地看着啜泣的落第举子,平静地说道:“你们都以落第为耻,我却以落第动心为耻。”
落第无所谓,动心才是个问题。此心不动,是阳明心学的目标之一、也是一种人生境界。此心不动,方能在面对各种情境时方寸不养得此心乱,应对自如。
落第不是耻,动心才是耻——一养得此心不动方是明。荣辱、毁誉、得失、成败……一切皆是明,唯有面对各种际遇时能不为动心才能锻造自己的良知,强大的内心,恢复内心的光明。
此心不动,随机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