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说,老师在课堂上花了那么多的时间指导学生认字写字,组词造句,课后又布置学生写了那么多遍的生字或词语,学生应该把生字掌握得特别好才对。
可现实却是:在进行练习测试中,语文基础部分,也就是考查卷的第一面,完全不被扣分的学生占不到全班的三分之一。阅读作文中的错别字更是不容忽视。
这说明什么?老师课堂上花了那么多的时间,学生课下写了那么多遍的生字,效果不是很好。有的老师就会感慨:学生好笨,这些词语,前前后后不知抄了多少遍,怎么还是错。
其实,如果换个角度想:学生为什么没掌握?是不是学习生字词的方式方法出问题了?那么,我们接着就会想,怎样改进方式方法呢?
我们从学生的角度想:学生是怎么学的?为什么记不住或者记错了?哪个环节出问题?
带着这些问题去观察,很快就会发现,孩子记不住记不准生字,最大的原因出在第一次学习时。要知道,先入为主的观念很可怕,学生在学习新字的时候如果读错写错,那接下来就很有可能会犯习惯性错误。即使后来明白正确的读法写法了,也常会条件反射式地读错写错。这就是为什么老师讲了很多遍,没用;学生抄了很多遍,也没用的原因。
知道了原因后,接下来就要想,如何让学生在初次学习生字的时候就能读准字音,记准字形呢?
假如是在课堂上比较好办。形象、直观、观察、比较……总有办法让学生读对记准。但问题是,学生初次学习生字词都不是在课堂上,而是在预习课文的时候。其实,如果在课堂上能得到有效的指导,就算放手自学,问题也不会太大。毕竟任何的课堂学习,都是为了得法,以便取法于课外的,生字的学习也不例外。可惜的是,在课堂上呈现有效写字教学并不容易,或者说,并不普遍,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事实。
我们刚才说过,学生初次接触生字一般都不是在课堂上,而是在预习课文的时候。课前预习,是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都会提的要求。尽管不同学段的预习要求不一样,但相同的是,都会要求学生自学生字词,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到了中年级,老师会要求学生把生字词语抄写一遍或两遍。到了高年级,做摘录笔记,自学生字词更是必不可少。可见,孩子的初次学习生字基本不是在老师指导下完成的,而是在自学状态下完成的。
这就意味着,帮助学生提高自学生字词的能力,才是指导学生有效识字的关键。
找到问题的根源,要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就不难。我从三方面入手,轻松解决了识字难题。
一、变被动为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主动是获取知识必须的态度。如果能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去学习生字词,效果一定远大于让学生机械地抄写五遍十遍,一行两行。被动地抄,以完成任务为目的,不管读得对不对,写得对不对,记得牢不牢;主动地记,首先,注意了提高了,其次,会认真观察,积极记忆了。因此,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化被动为主动,是最重要最关键的一步。激发兴趣的方法其实很多。展示法,竞赛法,测试法……只要思想发生改变,方法就会层出不穷。我举一个最简单又最有效的例子。一个三年级的孩子,听写正确率只有百分之五十。错误重复率倒是高达百分百。后来,我对他说:以后老师让你抄词语学生字,你都要留出一遍来自我听写。比如老师让你抄三遍,你就抄两遍,听写一遍。听写后还要校对。发现错了,自己再改正,再听写。他问:“我怎么自己听写啊,那不是偷看吗?”我说:“你看一眼写下来,不是偷看。这样听写很管用。”刚开始,他自己听写后,改得很糊涂,不管对与错,一味地打上红勾,后来慢慢地能发现自己的错误了。更为神奇的是,接下来的课堂听写他基本可以得一百分了。
自己听写,不是会偷看吗?不只他有疑问,很多人都是这样想的。其实,这样做的真正意图是:巴不得你看呢!让你主动地看,主动地记,主动地记准确,才是我的目的。瞧,就因为这一主动,没增加学生的任何负担,就轻松解决了错别字难题。
二、变模糊为清晰。
在老师眼里,学习一个生字,读其音,记其形,析其义,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可是,孩子的学习过程却可能是完全模糊的。他可能不清楚这个字的读音,就含混着读出来,更不会主动去分析这个字是怎么写的,由什么部首和偏旁组成,为什么这样写,跟它的意思有没有关联。
但这种模糊如果被老师点破,并反复强调识字的三部曲:读准字音,看清字形,弄懂字义,就有可能化模糊为清晰,由盲目记忆到准确记忆。反复训练的收获一定是成为习惯。按照三部曲识字成为习惯以后,学生在自学生字词时,同样可以保证准确无误。
三、变一点为多面。
学生能够用主动的态度,正确的识字方法记住一个字,这算是掌握了一个点。这种态度和方法还可以推而广之,用在更多的学习的面上。比如学习词语,成语,重点句。词语是由字所组成,同样需要读准字音,看准字形,弄懂字义。易写别字是小学生的又一个认知特点。有了精确分析的习惯,可以最大可能地避免写别字。学习成语,往往无需四个字平均用力,只需抓住关键字,即可轻松搞定整个词。抓关键字进行分析,这是一种能力,是建立在主动分析基础上的能力,是需要经过反复训练才能习得的能力。再说关键句,往往含有难读的字或难以理解的词,把那个字那个词弄懂了,这个句也就掌握了。但同样的,抓关键字与词,离不开学生的主动性,离不开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老师要把“变被动为主动”“变模糊为清晰”贯彻到底,推而广之。
想要取得良好的识字效果,只是从教师方面寻找原因,寻求方法,效果未必好。但如果换个角度,从学生身上着手,激发其兴趣,教给其正确的方法,培养其良好习惯。那么,识字效果反而更好。
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如果我们在进行识字教学时能够以生为本,那么,让学生走进识字的春天,走进快乐,美好,充满希望的春天不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