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记得是从哪一天开始知道傅真和毛铭基的,只知道从那以后我就好像入了魔一般,找到了傅真的三本书,断断续续一个多月终于看完了。既有一项浩大工程终于完成的喜悦,同时也带有淡淡一丝失落。喜欢他们,源于他们那浪漫的爱情故事,满足了我那颗对爱情充满向往的少女心。即便这一辈子也没办法遇到这样的爱情,可是知道世界上曾存在过也是好的。
此前我一直有一个关于写字的想法,想把每日琐碎的事繁杂的思绪都记录下来,以使今天和昨天有所区别。可惜每一次都没有坚持下来,不是没时间,就是不知道写点什么。直到认识了傅真和毛铭基,终于重新开始了写字,只是不知道这一次又能否坚持下去。说起来,也是抱有极大的私心。因为傅真和毛铭基都有写日记的习惯,从他们相遇的第一天开始,在每篇日记的结尾,都无意识地提起对方,于是才有了那本“爱情宝典”——《爱情白皮书》。而我希望将来也能有这么一个人,去翻看我的文字,了解我的内心,而不是仅仅通过言行举止。
从《最好金龟换酒》到《藏地白皮书》,再到现在的《泛若不系之舟》,我对傅真的文学修养简直是佩服到不行。很多人都说我爱看书,可是和她比起来,那些真不过九牛一毛。她看了很多书,不限于中文的,更重要的是她还记得书里的内容,甚至小到一句话。运用到自己的文字中,常常是信手拈来,又那么恰到好处。这大概就是我一直渴望成为的人吧,腹有诗书气自华,言语间透出那股才气而不自知。
《最好金龟换酒》和《泛若不系之舟》是两本游记,前者是拉丁美洲篇,后者是亚洲篇。这两本游记特别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不仅仅只有旅行中的衣食住行,书中更有与我们大多数人一样的迷茫,对工作对人生,而这点与现在的我恰好是那么的吻合贴切。大多数游记只有在路上的精彩记述,就好像童话故事的结尾永远是“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让人对旅行莫名生出过多的期望。于是我也曾幻想通过一场旅行改变自己,过上别样的生活,而傅真却告诉了我们另一种更接近事实的可能性。
在《最好金龟换酒》里,他们旅行之初就有朋友对傅真说:“我只是不希望你是为了逃避什么才上路的……,你知道,逃避工作,逃避社会责任,逃避现实生活,逃避whatever……如果是那样的话,你结束旅行之后可能会更迷惘。因为你会什么也找不到。”这话说的可真如当头棒喝,我就有过这样的想法。生活一成不变,如一潭死水,激情和新意都被磨光了,总想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重新开始。
而在《泛若不系之舟》中旅途偶遇几个结伴同行的人,其中有一个小伙子对他们的旅行评价很高时,傅真却说“旅行毕竟不能代替生活本身,最多只是让你停下来面对自己,换换脑筋充充电喘口气。结束了精彩的旅行,绝大多数人还是要回到现实中磕磕绊绊地继续生活之旅。”“想靠旅行将自己变得了不起,甚至衍生出攀比和炫耀式的旅行,当然也无不可,只是很可能得不到预期的收获。”
当看到朋友圈或是空间有朋友晒旅行的照片时,我常会羡慕和佩服他们的勇气。仔细想来,这些都只是旅行中光鲜的一部分,必然也有许多我们看不到的辛酸。旅行确实能让人眼界开阔,暂时逃离糟心繁琐的现实生活,放空思绪抽离出来,去体验一下另一种人生。可是它确实不是万能的,我们终究还是要回归到平淡生活里,面对柴米油盐酱醋茶,然后又是厌倦逃离的重复再现。对于生活,最终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我们自己的心,旅行只能说是一种方式,而不是答案。对于旅行我还是有所期待,却不再期望它能让我的生活彻底焕然一新。
出发时的傅真内心是迷惘的,她不知道自己要不要继续投资银行这份表面光鲜亮丽的工作,是否可以全职写作,对未来也是诸多的不确定。直到旅途结束,这些问题仍然存在,只是已经不再困扰她了。唯一不变的是变化,真正确定反倒是不确定。不去经历,问题始终在那,而迈出了那一步,答案说不定自己就出来了。
如傅真旅行结束,意识到自己应该为这一年多的“朝圣”留下某种“供奉”,于是有了游记为此画上一个圆满的句点,之后的生活又是一个新的开始。看了这本书我也觉得应该写点什么留作纪念,毕竟它让我的生活或多或少有了那么些微改变。直到落笔完成,心头一块大石方才下地,不过我们之间的缘分却并未因此而完结。未来很长,以后我还会认识更多的人看更多的书,这个结束并不让人伤感,恰恰预示另一段缘分即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