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 · 艺术感言
宋家云山
Songjiayunshan
在万物万象的审美观照中,以心观景,以心造境。从妙悟的自我心境中产生一种美妙超脱的境界。正是“于墨海中立定精神,笔锋下决出生活,尺幅上换去毛骨,混沌里放出光明,纵使笔不笔,墨不墨,画不画自有我在”。
——宋家云山 · 北海
"遥望山川云雾生"
师帅
清代画家张式在《画谭》中写道:“烟云渲染为画中流行之气,故曰空白,非空纸。空白即画也”北京画家北海深谙此理。在创作过程中,他运用笔墨点染经营山石和树木之位置,勾写亭台、屋宇之物象,于空白处积墨晕染,使云海充盈天地、山川之间。他在看似无意,实乃有心的描绘中,很好地表现了“计白当云”的经营书法。
作品名称:《云海移山》
创作年份:2016年
作品尺寸:250cm x 250cm
清代画家邹一桂说:“愚谓即以六法言,亦当以经营为第一,用笔次之,傅彩又次之,传摹应不在画内,而气韵画成后得之”。在创作中,北海深谙经营位置之重要,他将心中之云山影射到纸上,并以勾勒的手法准确地将山石、树木、亭台、楼宇进行呈现,根据变化多端的云姿巧妙的进行留白,使云海和山川有机融合在一起。他以太行山为创作题材,多用北宗勾斫之法,并坚持以书入画,通过遒劲的线条表现山体之坚挺,并施以斧劈、钉头劈,山头则运用焦、湿、浓、淡不同的墨色进行点染,使整个山体层次分明。他“取法乎上”,近学龚半千、石涛,远宗宋、元名家,于范宽、李唐、马远、夏圭处沉浸多年。他在表现北派山水之雄浑外,于表现南宗山水之淡远处也下了很大功夫,从而令笔下山水面貌十分丰富。
作品名称:《雪嶽银装》
作品尺寸:220 X 360cm
创作年份:2019年
在北海风格多样的山水画作品中,唯一不变的是山川、树木间的烟云表现。他将古人视之为配角的云雾,在作品中以主体形式进行呈现,在技法上突破了前人以勾线为主的表现手法,在图式构成上也打破了宋代以来“山水是主,云烟、树石、人物、禽兽、楼观皆是宾”(元汤垕语)的结构布局,他将祥云以占比较大的方式分配于天地山川之间,以富有个性特点的“积墨写云法”展现出“云山浑融一气”的大美之境。
作品名称:《龙云荡谷》
作品尺寸:220x450cm
创作年份:2018年
许慎说文解字中讲道:“云,山川气也,从雨云,象形,回转形。”可以看出表达这一形状采用都是线条的这一形式语言。云法最早是以线条为主要表现语言(包括勾云法、勾填法)。这类方法主要在魏晋隋唐时期的山水画中使用。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中,山腰和山顶云朵穿插。画家用中锋细线勾出云朵外形,在云朵的转折处填上白粉来增加层次,强化云的厚重感,这是在以线纯勾勒的基础上发展的勾填法。五代山水走向水墨表现后,诞生了渍染法(包括空云法、勾染法),这种慢烘细染的染云法成为山水画重要的表现元素。北海遍临前人范本,汲取古人表现技法,在写生实践中沉醉于山川、云雾间。但是传统山水画在云法的表现上相对局限和简略,无法将他心中的云雾很好地呈现出来。同时,他还意识到云雾的表现在山水画构成和发展中渐被忽视。于是,他以此为突破点,力求在云雾的表现上形成自己特有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他在前人云法的基础上加入“写”的表现技法,并通过太行山系列主题性创作,使自己钻研的“积墨写云法”日臻成熟和完善。他将云的体积感、厚重感、灵动感通过写意和写实相结合的手法,以皴染结合、浓淡结合的方式表现出来,彰显出空灵的美感。
作品名称:《太行雄姿》
作品尺寸:220 X 360cm
创作年份:2019年
作品名称:《武陵奇观》
作品尺寸:220 X 360cm
作品尺寸:2019年
清代华琳《南宗抉密》中写道:“禅家讲道,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真道出画中之白,即画中之画,亦以画外之画。”在创作中,北海体自然之道,通物象之意。欣赏他的作品,不但可以欣赏云烟供养的丘壑山川,还可以体悟画者清静无为的禅宗心境。
艺术,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与文化产业的整合,集艺术家市场体系化构建、挖掘艺术创作真正的价值所在, 艺术精英孵化、艺术机构宣传与推广、艺术馆运营、专题性展览、艺术品鉴赏与收藏等多个文化产业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