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佛经中极为有名的“指月之喻",作为起始。《楞伽经》中说:如愚见指月,观指不观月。手指的目的是在指出月亮,手指并非月亮自身。《创造力》这本书也是如此,作者在致谢中提到,“对创造力在人一生的发展进行研究非常重要,而目前对现存的创新者缺乏系统的研究”。这是本书的缘起,但同时,在读完这本书之后,却有太多的未解的问题,有太多的深层次内容有待进一步挖掘,这本书,也仅仅是在探索如何获得更好人生体验的一根指月的手指。现在让我们一起跟随这抽象却明晰的手指,去探寻、品味月亮之美。
一、手指之美
全书逻辑非常清晰,将91位受访者的回答由浅至深、由表及里融为一体,由四个问题进行引领,徐徐展开。
1.什么是创造力?
理论版,创造力是指改变现有领域或将创造一个新领域的任何观念、行动或事物。抒情版,渴望爱的光束照进蒙昧的云朵,照射到远的不可想象的宇宙地平线。(访谈者埃莉斯的一句非常有意思的话,我觉得这是对创造力一个非常生动的说法)。神秘版,摆脱理性的控制,聆听缪斯的声音,想法之间相互结合,形成新颖的观点。奔跑的石头版,通过体验世界,发现人、事物、宇宙之间更直接的联系。
创造力的两种不同方式:个人创造力和文化创造力,很大程度两者互不影响。
具有个人创造力的判断依据是,是否能够用独特、新颖的方式体验世界(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具有文化创新力的判断依据是,是否改变了文化中某个重要领域。本书大部分篇章谈到的创造力就是指文化创造力。
2.影响创造力的是哪些因素?
作者以时间轴的方法,进行纵向观察,将人划为童年、青少年、成年、老年四个阶段进行观察。童年期,不足以因早期天赋判定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因此天赋不是具有创造力的充分条件,可能还受到被好奇心牵引、父母的影响、良师的教导、反省的镜子等因素的影响。青少年,是否能培育出创造力的主要因素是随事件而改变的意愿——取得成功、理解这个世界以及无论采取什么方法都要解开宇宙之谜的坚定决心。青少年,面对困境,要做的就是舔舐伤口,充分利用事件让自己更强大。成年期,影响因素有大学教育与职业选择、能给予支持的伴侣、发现新的领域或问题、知识的繁衍、活跃在不同舞台、遭遇厄运或灾难等。老年期,影响因素有体力、认知能力、习惯与个人特点,与学界或领域的联系等4个方面。老年期并不意味着创造力的衰退,更可能是我们的过去和现在融为一个有意义的故事,在临近终点时与自己达成和解。归根结底,创造力真正的来源是对生命、宇宙的洞察。
3.创造力的具体表现是怎样?
作者再次变化视角,分行业领域,从空间的角度进行横向观察。文字领域,在最古老的符号系统中,创造力的具体表现就是能够将不同领域的情感和观点编制在一起,在书中塑造生活让人类、世界变得可理解,将我们的现实生活提升到了更复杂的层面。生命科学领域,在这片充满危险与美丽的丛林,创造力的具体表现是将来自各个领域的详细信息整合到一起,然后将这些信息以理解有机体如何运作的方式进行组合,为尝试扩展领域边界的人提供了体验心流的机会。创造一个新领域,最大的创造力事件是创造全新符号领域的事件。通过努力发展新的符号表征,致力于解决存在的社会问题,将人类群体进行重组,就产生了一个全新的符号领域。在文化的传承中,在文化进化道路上,创造力的具体表现就是“制斧者的礼物”,它撕碎了现存的社会关系的根基以及文化价值观,新的模因取得掌控地位后,生活方式就会发生改变。未来在我们手中,我们创造的文化将决定人类的命运。
4.如何提高创造力?
从提高文化创造力来看,分为3个层面的策略,个人、学界和领域。个人层面,一方面是增加好奇心和开放性,另一方面是坚持不懈,没有学会忍受孤独的人很可能永远无法深入一个领域,从而失去反思和酝酿的机会。学界层面,提供7个方面更广泛的机会,训练、期望、资源、认可、希望、机会和回报。领域层面,强化迥然不同的学科间的联系、增加知识的条理、将尽可能多的心流体验引入各个领域。
从提高个人创造力来看,也分为3个方面的策略。获取创造性能量,培养好奇心与兴趣,发掘日常生活中的心流,唤醒习惯的力量。内化创造性能量,尽可能将获取的创造性能量结构式内化到自己的人格中,提升人格的复杂度。运用创造性能量,发现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并挖掘问题的本质,培养发散性思维,找到一个或多个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拓展自己的生活边际,最终拥有充实而负有创造力的生活。
二、指月之美
指月之美,美在联系。这种联系将渺小的人与伟大的宇宙连接起来,生命的体验由此而跃升,人表达了宇宙的存在,宇宙向人展示了她的大美。
在本书中,围绕创造力这个核心主题,91个访谈者之间的相互勾勒与印证,作者与访谈者的深度互动;创造力与生活、文化,乃至世界都互通互联。在阅读这本书之前,世界就是这样,但阅读之后,世界本来没有改变,但是我们对世界的了解无疑是深刻、复杂了很多,这为获取更好的生活体验提供了一个万花筒。正如爱情和死亡也许千年没有改变过,但每一代人理解它们的方式都不会相同,它们投射了我们对生活其他方面的理解。原来,同样的世界,我们可以更精彩、更深刻。
三、月亮之美
这本书,讨论的是创造力,但在我读完第一遍,阅读第二遍的时候,却从字眼里看到了作者真正想说的话。正如陆九渊在《语录》中提到:“或问先生:何不著书?对曰:六经注我,我注六经!”在《创造力》中很多的言语,是来自访谈者,但是作者挑选出来的话语,不能不说这背后还深深的隐藏着作者的影子。
在第二章,作者就指出,一个人是否有创造力,在于他们的贡献是否具有持续的意义。这个贡献的对象是整个人类,乃至世界。创造力从本质来说,其实就是人与文化、世界、宇宙更直接的联系。这个直接,更多的表现为访谈者赫克特指出的,音乐的伟大,在于它是独立的,完全不会被任何事物所污染。创造力也是一样,它不断打通了人与宇宙之间的障碍,人对宇宙的表达更加完整、负责。只有人与世界的联系更直接了,才能体会到,无论人们属于任何团体,事实上都具有世界身份。由此,借助创造力的讨论,作者触及到了世界的本质。引用访谈者恩格尔的所说:身体细胞内的暴力会在星星之间反射。这才是作者想通过创造力的探讨来真正体现的思想内核。
人与世界的关系是什么样子?最好的描述是禅宗所说的,“执迷-超脱”是一个非常和谐的连续体,你应该始终处在两者皆有的状态,在长远观点、无限观点与具体观点之间进行着不断的舞蹈,他们是一个连续体。用更简单的话语来说,就是积极又超然的态度。创造力在人与世界之间的角色,正如《少有人走的路》一样,是这条孤独、清寂、少有人走的道路上的行人的双脚,你每走一步,都是对广阔世界探索的历史一步。《道德经》指出,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这其实就是产生创造力的前提条件,创造力的产生,其实是认识世界的回馈。
“不虚度人生的关键不在于获取很多这样那样的成功,而是在于在构成我们最私密的生产本质的纤维中,有着怎样的确定感,也就是我们的存在与宇宙的其他部分存在着有意义的联系"。这个确认感,在作者来看,就是心流体验,创造力就是获得心流体验的最好办法。
月亮之美在此呈现,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剥开本书的表层,沿着这根手指,我们看到了月亮,更体会到了月亮的大美,这种充塞天地、沟通无限的生命体验其实就是存在的意义。
《秋浦歌其十三》 唐·李白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