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与《黄帝内经》之养生争夺战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道德经》为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它是一部被誉为“万经之王”的奇书,论述了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强调人类一定要顺应宇宙的客观规律,合乎自然之道,才能和谐地生存。文中提到了养生之法。

    《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巧妙的是,黄帝内经也存在养生的法门。那么,两大经典之作的养生大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呢?请各位看官听听在下的浅解:

    左耳说永生,哦,不对,应是李耳(老子)说养生,主要是从修心养性来养生!

道德经:

关于精神养生:

1、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意思是说天地不是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运行着,所以能够长久生存。它告诉我们需要有奉献精神,这样人心才有成就感,灵魂才得升华,人喜悦了,精神面貌就好了,就能促发活力,保持身心健康。

2、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意思是说聚精会神柔和温顺,能像婴儿的无欲状态吗?它告诉我们,做事要专心致志,心无旁贷,保持无欲无求的状态,才能像婴儿一样永远处在年轻成长的状态。

3、致虚极,守静笃;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意思说尽力使心灵的虚寂达到极点,使生活清静坚守不变。那万物纷纷芸芸,各自返回它的本根。他告诉我们,应平常心对待生活,保持生活的清净,不要追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这样,我们的身体才能回复自然界赋予我们的长久生命。

4、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意思说过度追求名利需要付出代价的;同样,过度积敛财富,也会有惨重的损失。懂得满足,才不受到屈辱;适可而止,才能平安无事且长久。这个道理告诉我们,不要追逐名利,应该知足常乐,才能保持平淡安全的生活。

5、少则得,多则惑。意思是少取就会获得,贪多就会迷失。这个道理告诉我们,不要追求奢侈的生活,顺其自然,自然得到想要的东西,否则,刻意追求太多,反而迷失了方向,在生活上失去了自我。

关于眼睛的养生:五色令人目盲: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多彩的颜色会导致眼睛失明。

关于耳朵的养生:五音令人耳聋:嘈杂的音调,使人听觉失灵;声音太大,会影响人的听力。

关于味道的养生:五味令人口爽;丰盛的食物,使人舌不知味;

关于性格的养生: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纵情狩猎,使人心情放荡发狂,迷失自我。

关于行为养生:难得之货,令人行妨;稀有的物品,使人行为不轨。

黄帝内经:

关于精神养生:心情要清静安闲,排除杂念妄想,心志安闲,少有欲望,情绪安定而没有焦虑,愉快地生活这样才符合养生之道。

关于睡眠养生:“春三月,天地俱生,夜卧早起,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 春季的三个月,是推陈出新,生命萌发的时令。此时,人们应该入夜即睡眠,早些起身,保持万物的生机。

“夏三月,天地气交 ,万物华实,夜卧早起,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夏季的三个月,是自然界万物繁茂秀美的时节,人们应该入夜就睡眠,早早起身。这是适应夏季的气候,保护长养之气的方法。

“秋三月,早卧早起,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秋季的三个月,人应早睡早起,收敛神气,以保持肺气的清肃功能,这就是适应秋令的特点而保养人体收敛之气的方法。 

“冬三月,早卧晚起,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冬天的三个月,是生机潜伏,万物蛰藏的时令。人应该早睡晚起,不要妄事操劳,这是适应冬季的气候而保养人体闭藏机能的方法。

关于饮食养生:

若饮食过饱,阻碍升降之机,会发生筋脉弛纵、肠游及痔疮等病症。

若饮酒过量,会造成气机上逆。

若过度用力,会损伤肾气,腰部脊骨也会受到损伤。

关于味道养生:

过食酸、咸、甜、苦、辛味,均严重伤害身体的平衡!

重点!敲黑板!!!!

重点!敲黑板!!!!

重点!敲黑板!!!!

道德经养生注重心情,靠修心养性养生!黄帝内经养生注重身体躯干的养生!

一个无形,一个有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