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的原因,我听了很多的课很多的讲座也有一些演讲。
我深知表达真的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
我听过照本宣科的讲课,如机关枪一般地扫射,烟雾弥漫,很多听众很快中枪,昏昏欲睡,坐立不安,度日如年,恨不能立马逃离现场。这样的演讲一定是演讲者本人没有领会所讲内容,更不要说深刻的理解了,他来到这里就是完成任务的。
我也听过一个人站在讲台上,从头到尾一个语调讲下来的,从他们的脸上看不到喜怒哀乐,表情木然,语气单调,好像一直走在一条看不到尽头的荒漠里,没有鸟语花香,没有小溪流水。感受就是两个字“乏味”。如果对方要求严厉,硬着头皮能听下去,不过热情嘛,需要打个折扣,效果自然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有人讲话语音清晰,普通话标准,节奏自然,层次分明,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听这样的讲课,如行云流水,一层一层地将内容呈现在听者的心里。你从不用担心中间会有卡壳,也不会误解,你只管把注意力交给对方,跟着他们的一言一行即可。这是大多数人能够做到的。这样的演讲者多半认真严谨、富有责任感,有敬业精神。
今天听了一位北师大教授晏辉的演讲,给疲惫不堪的我们打了兴奋剂,下午三个小时的讲解,没有人走动,大家全情投入,笑声不断,不时会响起掌声。
结束后,我就思考为什么这样的演讲有如此大的魅力呢?
首先表达流利,传递信息顺畅,也就是基本功扎实。其次涉猎广泛,有广博的知识储备。宋朝黄庭坚说过:不读书,一日则尘俗其间,二日则照镜面目可憎,三日则对人言语无味。我深以为然。读书滋养人的心灵,更让人变得谈吐不凡。
晏教授说他家里的书不少于图书馆里的书,家里连阳台上都摆满了书。每天雷打不动地从早晨7点就开始看书。他的演讲里引经据典,有中外名著,有古代经典,有广告用语,有电影台词,这些顺手拈来,幽默风趣,给自己的观点锦上添花,让人如沐春风。
兴趣广泛,让一个人变得生动、圆润,让人脱离了单调,好像让人变的宽广了很多,活泼了许多。这无形中就为自己的表达增添了靓丽的色彩。
晏老师说他会拉马头琴,会唱歌,会打麻将,会说快板,会演小品,如此丰富的业主生活,让晏老师才思敏捷,表达生动,驾驭现场,调动气氛易如反掌。
最好的演讲是有温度的演讲。有一颗真诚的心,真诚与听众互动,走进听众的心里,引起听众的共鸣,让人感到温暖。这里的温度就是对自己事业的热爱,对听众的热爱。有了这些,在艺术的照耀下,演讲者一定会在舞台上熠熠生辉。
晏教授最后的结束语是:欢迎大家到北京来,男同胞来,我有二锅头陪你,女同伴来,我让北师大的女孩子陪你们逛街。
听这样的演讲暖暖的,收获也满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