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进入八月份,但考研的日程却已经停滞了两个月了,为了能够协调出复习的时间,同时也利用假期时间培养好孩子的生活学习习惯,和孩子一起商量了暑期一个月的计划,并利用积分兑换机制,帮助她慢慢去适应。
一本《异类》的畅销书,用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天分和努力到底哪个更重要,也在探索成功究竟是源于个体还是社群,尽管很多书评认为不过是本言过其实的畅销书,很多理论也不过是抄袭改编,但我倒觉得写的还不错。首先,天分和努力,努力肯定更重要,但你确实会发现有天分的人往往比普通人更加努力,书里面的一个例子就是说一个音乐学院将学生认为三类,一类是最优秀的,一类是有潜力的,一类是普通的,最后通过练习时间的比较,明显最优秀的是时长最多,有潜力的其次,普通的最少,这个实验结果给我的感觉是,最优秀的人往往比普通人更清楚努力的重要性,而普通人总认为是天赋造就了差距。同时,这本书里面描写了顶级运动员之所以成功,很多人也会认为是天赋,但其实在运动员的选拔上,月份的差距其实会使得生理上的差距体现,而这种选拔就会导致年龄稍大的孩子更能接受到最好的训练,进而导致小一点的孩子失去这种机会,以至于微弱的年纪差距却导致了巨大的能力差距。
这两个事例,让我得到的启示是不管天赋如何,努力肯定是最重要的,所以不要去考虑自己行不行,时间这么短了,我这能力肯定不够了,总的时间永远是学那么多才够,只要理论上时间还够那就还有机会;另一点,成功永远不可能是个体单方面的努力所导致的结果,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多寻求好的努力方法,这个世界上有天赋的运动员很多,但能到世界冠军的,都不仅仅是他自己行,而是体制机制对他的训练足够好,他才行,所以不要盲目的埋头自己苦学,多学好的方法,哪怕花点钱!
扶摇直上青云志,不负韶华行且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