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去河南拜见一位很慈悲的苦行僧,老师父的示现就是平平淡淡,坚持苦修。他对我们的开示中有一句是:“南参学北参学,不如在家念弥陀。”还有一句:“跑东跑西,跑不出轮回。”
当你真正修行时,需要的其实并不多,如同米拉热巴尊者所说:“需要的不是走破脚下的鞋,而是坐破屁股下的蒲团”。 耐住性子,坐得住,安住一处,踏实积累,长此以往,才能有所成就。
只不过在这之前,通过行脚参学,能够让自己对接下来的修行有更清晰的认知。在我看来,这就是行走的意义。去哪里都应该学会人文游走,而不只是一个看客。
今天从河南回到湖北,看到山,就觉得很亲切。也许是宿世的因缘,在平原里,心里面并没有踏实感,反而在山里倒很自在。以后还想要回到湖北,在祖师大德们曾经行走过的地方行走,深山老林,水边林下,青青翠竹,郁郁黄花。
听到一位法师说:湖南的兵,湖北的僧。
下午,晾完衣服在天台上吹暖风晒太阳,看山,听风,好久没有享受过这种奢侈的闲适感了。今天是谷雨——“谷雨的怀念”,净慧老和尚圆寂的日子,我仿佛感受到老和尚的慈悲,遍满虚空,无处不在。
此时忽然想起弥光老和尚对徒弟说:梦里念佛还没有入门,觉知到当下就是在做梦才算入门。
“《百喻经》讲一个人又累又饿,就三步并作两步赶到店里买饼吃,连吃六个,还是不饱,第七个饼又送进嘴里,刚吃一半,就打了个响亮的饱嗝,胃里的满足感连带着身体都是满满能量。
但他转念一想觉得很不妥,沮丧的情绪涌上来,紧接着给了自己一个耳刮子,说:‘我真是又蠢又不晓得节约,早知道这半个煎饼就可以吃饱,我干嘛买前面六个,真是浪费钱!’”
有一段话:“缺乏基础的妄想肯定是无源之水,修行也是如此,没有精进的熏习,只是表面模仿,是难以成就的。念佛法门中一念能有清净累生累世恶业的功德,但如果只执着在一念的结果上,而不注重体会与修行方法,反倒入了邪见。”
对自己来说,这辈子要想了脱生死,唯有靠阿弥陀佛。这一句佛号,是决定要念到底的。
然而没有广泛的闻思基础,没有在教理上真正学通,目前来说,是老实不下来的。是故一定要深入经典,弄清楚教理,要具备正知正见。
“修行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让我们变成一个无所思的人,不是变成一滩静止的死水,这是愚痴,是昏沉。 修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我们生起止观双运之心,止观双运的心是流动的毗婆舍那,是断灭无明我执的智慧。
还有,如果看书让你生起一些杂念,不要停继续看,过了这一阶段,你会得到真正的成长。 ”
PS:
这一篇糅合了他处记来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