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许多人都容易跌入的陷阱,是从字面上原原本本地解读人们所说的话。我发现当人们在玩交谈的游戏时,这其实是一个游戏中的游戏,几乎没有人懂得深层次层面的游戏规则,而所有能发挥影响的工具,都只存在于这个层面里。
我意识到自己对十岁的儿子也是这个态度,而在我说完“不”之后,我发现自己经常以开放的心态听他讲。
那是因为我已经做好了自我保护,能够放松下来,更容易考虑其他的可能性。
“不”是谈判的开始,而不是结束。
反思:看到这里,突然回忆起原来我和老公谈话,发现他总是急于反驳我的观点,总是对我的建议说不,这常常弄的我很被动,很生气,为什么都不听理由就直接否决呢?
现在我了解了,不是谈判的开始,当他说不时,我想我的机会来了~~他开始考虑这种可能性了。每一次我的坚持都让我的建议得以实施……哈哈哈
原因分析:我们习惯性地害怕“不”这个字,但这往往反映出观点而远非事实。说“不”的时候,很少意味着“我已经评估过所有的事实情况,从而做出了一个理性的选择”。相反,“不”常常是一个决定,往往是临时性的,目的是保持谈判现状。变化使人提心吊胆,而说“不”能给人提供一点儿保护,从而减轻害怕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