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阅读强度:9.37
今日在读:敦煌大历史 今日在听:梁注《增广贤文》
书名:选择的艺术 副标题:为什么我选的不是我要的?
作者:席娜•伊加尔(Sheena Iyengar) 译者:林雅婷 播讲:刘峰
阅读时间:20221211--202215
选择是每一个人的权利。在选择过程中,选择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和影响,不同的选择会有不同的结果。因各人自身的条件不同,选择的范围和选择的结果也各不相同。那怎样的选择是你最想要的选择,怎样的选择是你最需要的选择?在选择面前,可能会拿不定主意,或者自己根本不知道如何选择。
幼年时患上色素性视网膜炎、到高中时基本失明的心理学博士席娜•伊加尔,用构思巧妙的科学试验探索变化莫测的人类选择。并运用大量的案例来阐述各种选择技巧和所带来的得失。例如:从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角度来分析包办婚姻和恋爱婚姻问题中,因为所承担的责任不同,包办婚姻中要求双方承担责任与恋爱婚姻要求的选择的不同,但是结果不一定有倾向性。
我们每天都要作出很多选择,无论是微不足道的选择,还是改变人生的抉择,这些选择决定着我们的人生。为什么我们有时候做出的选择甚至与利益相违背?我们做出选择时,自己究竟有多少控制权?这与个人的需求、学识、道德、伦理、责任、信息、环境等诸多因素相关联。我们也会被选择误导,会因选择而感到有压力。作者旁征博引,事例丰富,紧扣主题:用构思巧妙的科学试验探索变化莫测的人类选择。
增广贤文中有句话:“三思而行,再思可矣”,意思是对于战略性的原则问题,必须得深思熟虑,对于战术性的一般问题,反而不必多加考虑,先去执行。我想,在选择过程中这个方法很好。不然的话,大问题不加考虑就匆匆忙忙盲目行动,结果出了问题就会带来很大损失。小问题却畏手畏脚、瞻前顾后就会一事无成。
精彩复制:
⚪在现实生活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对于完全相同或相近的情形的理解也大不相同,而这相应地会影响人们对于选择的理解。
⚪真正的选择要求一个人拥有选择的能力,并且不受外力干预,这也就意味着一种体制向以上两种极端中的任何一个过于靠拢都将限制人们拥有选择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