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 -《撒哈拉的故事》
在高中时候因为《撒哈拉的故事》而知道三毛,她因一张沙漠照片而感应到前世的乡愁,为此决定要去撒哈拉定居。故事的开头是一段对话,荷西问三毛之后有什么计划,她毅然决然地说要去撒哈拉,苦苦痴恋她的荷西也跟着她一起开启了在沙漠里的故事。
之所以这么爱这本书,大概是因为这本书里的每一个故事都会让读者有不同的感悟。本书语言精炼,三毛认真生活,能够把握住描写对象的特点并注入自己的情感,让人真实而具体地感受到她的情感,并且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悬壶济世讲了三毛用自己备用的药和有限的急救知识,再加上一颗死马当活马医的野心,一次又一次地帮邻居们看病。撒哈拉沙漠的女孩都不敢让男医生看病,因为传统束缚,宁愿忍受病痛,冒着死的危险,都不愿去让男医生看病,实在让人觉得无奈,有人竟然把这种愚昧无知当作洁身自好,甚至大于生命。贞洁不一定是围着纱丽,包裹着全身,只露一双眼睛,只要你的心是独立干净的,也是贞洁。
中国饭馆,讲了三毛用她的中国菜征服了大家的味蕾,也引起了大家对中国菜的好奇心。她骗荷西说粉丝是雨,她的生活中总能这么有趣。不过这段也写了远在台湾海峡的父母亲总是千方百计邮寄各种生活用品和食物,担心女儿吃不饱喝不足,父母永远都是爱你比爱自己而过之不及。
哑奴,写了沙漠里的奴隶的生活,三毛看不惯财主对哑奴的虐待,常常偷偷跑去送吃的给哑奴。但是三毛还是觉得内疚,因为她不能帮助他们脱离奴隶的生活和改变他们悲惨的命运。或许就如她所说的,“朋友之义,难在义字千变万化”。命运就是这般,不随你我而易。
结婚纪,讲了三毛和荷西的整个结婚的故事,简单而有趣。有多少人在等的过程中消耗了爱最终离去,荷西并没有。三毛一直留恋沙漠的粗旷细腻美景和沙漠的古文明,所以毅然决定去沙漠,荷西为了他放弃了安逸的日子,也偷偷去了沙漠工作,竟比三毛早一步到达撒哈拉沙漠。
这本书看了两遍,今天再看,突然想起自己为什么喜欢三毛。她活得舒适自在,她有自己的想法,她懂得做人的真与善,无论是出于怎样艰苦的环境,她都能够坚持做真实的自己,知道自己要什么做什么,不随波。沙漠教会她的道理,她教会了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