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到一个日记录的方法,KPT记录法
K(keep保持/做的好):
1.早睡早起+运动+记录完成日常三宝,让我体验到持续积累的力量,它们已经进入我潜意识,无意识中执行。
2.持续记录时间,让一天生活更高效,固定的时间做固定的事,让我减少精神内耗,形成每日流程化。就像五点早起,六点半晨跑,八点八吃早餐,九点半阅读写卡,晚上十点日复盘,已经形成固定的模式。
3.昨天终于做到睡前和孩子一起阅读了,并一边阅读一边,一边又用自己的话给孩子复述一遍,结果自己结结巴巴,自己都感觉听起来吃力,不知是自己错觉,还是事实存在,这又给我一个方向,要锻炼自己复述故事的能力,可以用视频录下来,也可以给孩子去讲。
4.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意识到油烟机坏了,立马给同事维修工打去电话,晚上已解决好,也因为要等他,没有上床睡觉,一直坐在客厅拿起本子写起字来。这是非常好的习惯。以后尽量重复。
5.第一次突破9.99公里,可见跑不下去,累趴了都是你的心理问题,真正支撑我跑下去的是我跑9.99公里的愿力。愿力>业力>能力。
P(problem问题/遇到的挑战):
1.跑步听书时,不能把听到有感悟的句子记录下来,导致结果,听了和没有听一个样。
2.对于孩子说不听,总是采用强迫手段才能有效。
3.昨天更多时间花在如何制作一条视频上,结果半途而废,视频也没有制作,时间也浪费(也是一种体验,从中总结经验)
4.孩子一直听故事,不主动完成作业。
5.孩子阅读时,注意力不集中。都是我逼着去阅读,我故事复述能力弱
6.我没有表现出关心公婆,她没有吃也没有理睬。
Try(尝试/改进方案):
1.一遍没有感觉就听两遍,听完后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讲了什么,我有什么感悟,我有什么最小行动,可以录视频。跑完步,回到家立马录制。
2.有必要看看《正面管教》和《非暴力沟通》,小孩需要引导,你想让他干什么,那你自己先做什么,我可以把他想象成爱阅读学习的小孩,这样的小孩有什么特质呢!一有空就读书,周围都是他喜欢读的书,家庭所有成员都在读书,但是我家只有我一个人读,其他人不读,也没有良好环境。只能慢慢引导,先我自己读30天。或者像宝贝咨询意见,我想培养你们晚上睡前阅读习惯,怎么说你们才愿意听并愿意去做呢?
3.从昨天的经验中,我得出做事要乘早,要么不做,要做就思考后,立马采取行动,而不是看别人做了自己也去做,这样容易手忙脚乱,还没有效果。真心体会到拍摄视频的不容易。
下次再有这样的念头时,念头出来第一时间就去做。并且把目标细小化,第一天只准备一段素材,突然有一个想法,既然孩子不想做,那让他先读一句段话,从一段话慢慢延伸,让他觉得简单到1那种感觉。
4.做作业是你的事?还是孩子的事,只要你提醒到位,她不去做,那是她的事,与你就没有关系,孩子只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大人也一样。这本身就不是一个问题,她只是想听完她喜欢的故事再去写,或者缺少一个日计划,今天计划是做完哪些作业,然后就可以自己想干嘛就干嘛。
5.孩子专注力不高,可能是时间太长,让他觉得太难,先读5分钟,一星期后再专注15分钟,循序渐进。
我复述能力差,说明平时表达的少,制约我的也是我的结巴,害怕自己表达时结巴,越害怕越结巴,最好的办法就是多说多练,多表达自我。
具体怎么做呢?就是把自己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用视频录下来,或是讲给孩子听,讲错了没关系,持续接着去做,先录制3天。跑完步,或拉伸完后录制,拉伸后不方便就晚上孩子睡觉之后,或在卫生间,不录我就是小狗。
6.又想起皇帝的三个故事,做一件最高效的时间,最关键的人,最关键的事,都是当下的人,眼前的人,当下的事,既然自己心里不舒服,下次婆婆没有吃饭时,主动给她下面条,就像对待孩子一样对待父母,孩子要什么立马满足他们,父母也要这样做,孩子会观察你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