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执着,还是不》一文中曾说,“好像有些动机是恶性的”。可是为什么会有“恶性”的动机?想要什么就去努力得到,难道这不是通往幸福之路吗?
我们觉得好吃的食物,就不一定对人体有益。
由于人类逃脱了自然选择,几千年来基因并没有多大的变化,我们的身体和大脑所适应的是原始时代的环境,并不是现代社会。原始社会中食物匮乏,高糖和高脂肪的食物非常难得,一旦遇到当然要一次吃个够。现代社会物质充裕,所以肥胖就成了现代人非常普遍的健康问题。
同样,我们的其他心理机制也是适应原始环境的。在原始社会中,需要我们对环境时刻保持警觉,对资源无限贪婪,才更有可能活下去。但这样就造成了焦虑和永不满足。
游戏设计师是最了解人的心理特点的,他知道如何设计游戏可以使人上瘾。
例如有一类游戏,其单次操作很简单,玩家为了升级,上万次地重复这种操作。旁观者觉得无聊,但是玩家却会深陷其中。因为他们想升级。在想象升级后的快感时,他们大脑里分泌了一种叫多巴胺的荷尔蒙,使得升级这个目标显得非常诱人。在完成升级那一刻,确实会感到愉快,但是这种愉快并不持久,因为下一个目标所刺激产生的多巴胺会促使人继续努力。
现实生活和这个游戏非常相似,比如很多人赚钱的动力就是为了买奢侈品,就像游戏中想要更酷炫的装备。想要更高的地位就相当于升更高的级。平时做着不喜欢的重复劳动就像游戏中重复的砍杀动作。
有个朋友跟我说,虽然想起来觉得挺无聊的,但是玩的时候就是停不下来,还好很快就玩到了满级,之后就不想玩了。可是游戏有满级,人生却不存在满级,很多人都是快死的时候才感到空虚,为时已晚。
想要不空虚很简单,就是不要老盯着未来,多一些当下的乐趣。比如画家沉醉于创作,音乐家投入在演奏中。和好朋友们一起互动,参与体育活动,和爱的人一起共度美好时光,探索和满足好奇心等等。
当然,首先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
马斯洛的需求定律认为,当安全感、爱和认可基本满足以后,人才会进入自我实现状态。Deci的自我决定论对马斯洛的理论进行了修正。认为人的基本需求是:成就、归属、自主性,而当这些都有一定程度的满足以后,就会倾向于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也就是说,人在一些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之前,是不会毫无负担地享受生活的。
每个人对安全感、爱、认可的需求量都是不同的。有的人胆大有的人胆小,有的人缺爱,有的人从小就是独行侠。有的人特别需要别人的认可,一辈子都在为此奋斗,而有的人就不这么好强。
对于那些某方面基本需求特别大的人来说,是很难进入享受生活的状态的,为了获得足够的安全感、爱或者认可,他们会付出更多的努力。
当然,有一点危机感是必要的,可以保护我们不受伤害少犯错误。在野外,我们对环境保持警觉,才更有可能活下去。然而适应原始环境的人,在现代社会往往是危机感太过。其实有些危机感是不必要的,过多的危机感反而造成了焦虑。
许多我们担忧的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而许多我们所向往的东西又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人就是在过度担忧和羡慕比较中徒增认知负担。生活并不会糟到哪里去,真正可怕的是一直被恐惧所驱使。
ps:要转载图片告知作者,作者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