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读书分享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家林清玄说:“一本好的书,它可以使我们今天比昨天更有智慧,今天比昨天更慈悲,今天比昨天更懂得爱,今天比昨天更懂得宽容,今天比昨天更懂得生活的美好”。 我觉得《目送》就是这样的一本好书,它教会我们用明亮的眼睛去发现生活的美好,用智慧的心态去接受人生中的生离死别,以慈悲的胸怀去包容世间万物!

        一、读龙应台其人

        人的一生要扮演很多种角色,承担很多种责任,龙应台对于每一种角色都尽力去做,说她做到“家国两不负”也不算夸张吧。

        她出生在国共内战撤退至台湾的国名党军官家庭,父亲姓龙,母亲姓应,她出生在台湾,所以叫龙应台。一个简单的名字,却有着不简单的人生经历。

        1952年出生的她,自小在台湾苗栗苑里长大,在台湾读小学、中学。1974年毕业于国立成功大学外文系后,赴美国求学,后获堪萨斯州立大学英美文学博士。毕业后的她先后在纽约、台湾、德国、香港等地任教,担任香港城市大学及香港大学的客座教授、香港大学杰出人文学者(香港大学第一位终身教授)、新竹清华大学讲座教授等。2015年在香港大学教授任上获评为孔梁巧玲杰出人文学者(此奖项是专为支持杰出人文学者驻校教学、研究和创作而设,龙应台是获得此殊荣的第一人)。作为教授的她是成功的!

        她不光有广博的学识足以艺压学术界,她更以满腔豪壮的气魄叱咤政坛!

        她曾经两度为官。1999年,龙应台出任台北市首任文化局局长,任职期间推动台湾本土文化的发展,并制订实施保护树木等政策措施。三年期满,她毅然辞官,为的是要回归一个作家的本色。2012年5月,龙应台再次受邀成为第一任台湾地区“文化部部长”。在任期间,她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她就像一个勤恳的农夫,深深地耕种台湾文化的土壤,为台湾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然而三年期满她又一次辞职卸任,为的是要陪伴高龄的老母亲走完最后一里路。 作为执政者的龙应台虽然顶着重重压力,面对众多的质疑和责难,但她始终不忘自己的使命,在其位谋其政,尽到了一个“为官者”的责任!

        被誉为华人最有力的一支笔,针砭时事,鞭辟入里,她的《野火集》、《百年思索》、《面对大海的时候》等散文集都体现的淋漓尽致。她的文学思想不仅在海峡两岸及海外华人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且在欧洲也颇受注目。她曾经荣登第五届中国作家富豪榜。作为作家的她,无疑是耀眼夺目的!

      《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目送》三部书被誉为她的“人生三书”,从蹒跚学步到成长叛逆再到渐入暮年,龙应台用细腻温婉的笔触写尽了人生每一个阶段的繁华落寞,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作为母亲的她和作为女儿的她是如何扮演人生的这两种角色的。

      二、读其文

      《目送》这部散文集写于2004年,这一年,父亲离世让她觉得“有如暗夜行山路”,此时五十多岁的她是第一次上“生死大课”,她是一个“外省人”, 是从大陆到台湾的移民,除了自己的父母和哥哥,再没有任何其它家族亲人,所以在这之前她从未经历过亲人的死亡,父亲的逝去才让她开始独自去咀嚼和消化人生不可逃脱的生老病死。 “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父亲的过世、母亲的失忆,儿子的长大,这一切都使她开始理解个人生命中最私密、最深埋、最不可言喻的“伤逝”和“舍”。

        文章语言朴实无华,没有一丝的矫饰,作者将生活中的点滴娓娓道来,易读可感,仿佛我们身处其中,让我们无比清晰地看到生活的本真。那些情感也如流水般涌出笔端,跃然纸上,没有歇斯底里的情绪,但却让你有哽咽的滋味,让你体味到隐隐的悔恨和哀伤。

      《目送》收录了作者近年来写的七十二篇散文,作者在序中写到:“整本书就是对时间的无言、对生命的目送” 。整本书以“目送”为题,我觉得有三层含义:一、父母渐渐老去,我们无法阻挡时间的脚步,只能目送着他们渐行渐远,直至永远离开;二、孩子慢慢长大,我们还来不及温情相拥,他们已经羽翼渐丰,开始迫切想要挣脱我们的怀抱,毫不回头,直至完全消失在我们的视线;三、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的人、经历很多的事,那些走过的路,经历过的事最终都会成为我们的过往和回忆,大浪淘沙般,有的会留在回忆里,有的就再也回不来,我们在目送着别人的离开,也在别人的目送中渐渐走远,走向时光的最深处。

        作为父母,孩子将是你的生命的延续,他刚来到这个世界时无比依赖你,那时你是他的天,是他的全部;到了后来,他渐渐地长大,慢慢地开始疏远你,“他有一个世界,是你永远也进不去的”;再到后来,有一天你已经老得满脸褶子走不动路了,身体也一天天衰退,这时他就是你的天,你的全部,这就是生命的轮回。

        于是,我们也都慢慢明白:“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必追”是对生命成长的一种尊重。孩子终归是要长大,孩子终归是要远离父母的呵护,去享受他们自己的蓝天。作为父母,何不学会放手?何必执著?何必痛苦?何必纠结?

        “不必追”也是对生命的消逝的一种尊重。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规律,老人离世,不要说遗憾,不要说痛苦,不要说自责。人老了,终究是要离开的,这是生命正常的运行轨迹。谁也改变不了,谁也超越不了。一如对生者的道安,对逝者同样应有“挥手自兹去”的淡然。

        “不必追”是一种高度觉醒的理性。于孩子的成长而言,父母何必纠缠不休呢?何必在乎他们是否还象儿时那样不停回头呢?何必一定要把自己的所谓经验、所谓呵护、所谓叮嘱一遍遍地交待个没完呢?于老人的离世而言,人死即如风过云散,归于尘土,无知无觉,活着的亲人何必再言其生之如何、情之如何?

        “不必追”又是一种近乎手足无措的感性。当缘份注定要渐行渐远时,必定是想追又追不上,想留又留不住,想说又无语,内心的所有感情只能汇成一个毫无作为的表情。这其间,究竟是背影的坚定还是目送者的犹豫?是离开者的忘却还是目送者的留恋,又如何能分得清?

        “不必追”是离开者用默默的背影诉说的,也是目送的眼光应该读懂的。“不必追”是基于告别的一种理性,也是基于放手的一种理性。“不必追”是一种抉择上的果断,也是一种情感上的珍藏。亲情之间是一种渐行渐远的缘份,是你想挽留又无可挽留的一段情缘。既然如此,我们何不珍惜当下的幸福,坦然接受必然的离别?

        作为父母的子女,作为子女的父母,彼此的身份,是在一生之中一次又一次的目送中完成转换——只是第一次的目送是成长,最后一次的目送却是永别。龙应台说,这就是生活和生命的本真。

        三、读其境

        龙应台的书,值得我们反复咀嚼,初读她的文字,脑海中会浮现一幅幅画面,有春暖花开、虫鸣鸟啼、闲云野鹤、夕阳西下,也有硝烟弥漫、血雨腥风;再读她的文字,细细品味,你会有幡然醒悟的顿足,为她的高境界,大格局所折服,我的脑中沉淀了三个关键词:孝顺、尊重、悲悯。

        1、孝顺父母

        何为孝顺?我们是否真正做到了孝顺父母呢?孝顺父母,可能我们认为给他们买吃的,买穿的,生病了带他们去医院,给他们一些钱,或者有钱的子女认为给父母买房子、请保姆、吃大餐、去旅游就是孝顺父母,其实,物质上给父母的享用,这是低层面的“孝“;而高层面的”孝“,应该表现为对父母精神上的敬重和感情上的慰藉。

        从作者的身上,我明白了孝顺的深刻含义:孝顺父母首先是舍得花时间去陪伴他们。我们可能会舍得把时间花在工作上,花在应酬上,花在聚会会,花在陪孩子上,花在旅游上,甚至是花在玩手机上,但不一定会舍得花时间去陪伴父母。在《雨儿》一文中,作者写到,她会每天打一通电话,不管在世界上哪个角落;总会在万忙中抽时间去探望母亲,花上一整天的时间陪伴母亲;女佣带母亲来时,她会调慢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节奏,带母亲到外面走走……即使再忙碌,也不要忘记经常给父母一句体贴的问候,尽自己所能悉心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适当地牺牲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时间陪伴他们。而陪伴是什么?作者告诉了我们答案——注视!“你,你们,什么时候,曾经专注地凝视过他?”“你们从他身边走过,陪他吃一顿饭,扶着他坐下,跟他说‘再见’的每一次当下,曾经认真地注视过他吗?”注视是一种认真的关心,是跟父母心灵的交流,对父母一切的爱都包含在这深情的凝望中!我们,做到了吗?

        其次对父母要有耐心,不给父母甩脸色。《论语》中子夏问孝,子曰:“色难。”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子女侍奉父母,只有和颜悦色的面色最难能可贵。最难, 难在何处?难在没有一颗恭敬的心,难在没有一个谦和的态度。凡事都可以勉强,惟有面色不大容易伪装,如果你流露出你的蔑视和不耐烦,这种孝心就是不到位的,这会让父母很不安心。父亲老了,病了,女儿龙应台每个礼拜都会去医院看他,推着父亲散步,当排泄物淋满父亲的裤腿时,女儿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也会在浴室亲自为父亲洗濯被排泄物沾污的身体,然后又穿着沾有粪便的衣服匆匆奔向机场,赶回台北上班。无论在外面如何的辉煌耀眼,在父亲这里,她永远是女儿,一个努力尽孝的女儿。

        第三、孝顺它包含了孝敬和顺意两层意思,孝敬容易做到,而顺意却很难。顺意也就是要尊重父母,不要干涉他们的生活,更不要代替他们做决定,剥夺了他们的权利。在《缴械》一文中作者写道,八十岁的父亲还每天开着车出去买菜,看朋友,帮儿子跑腿,到邮局领包裹。兴致勃勃地要开车带母亲环岛,去台北看女儿。结果是经常撞上前面的摩托车、路边的电线杆。他们兄妹不断地给父亲交罚款,修车,直到又一次,坐在父亲车上的母亲被扭断了手臂,父亲才像做错了坏事的孩子一样把车钥匙和行车执照交给了他的女儿。读到这里的时候,我真的是万分惊诧,他们兄妹几个还真是心宽诶,一个八十岁的老人还能放心让他开车出去,太可怕了。换做是我们,绝对在二十年前就会制止这件事的发生,劝阻不成,也绝对是采取强制手段,还能让一个80岁的老人开车出去?受不了那份牵肠挂肚的煎熬,龙应台就放心吗?绝对不会放心,一个那么柔肠绕指的女人,每天忙得焦头烂额,还要操心开车出去的父亲能否平安无事,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强行没收了父亲的车钥匙,可是她并没有这样做。在父亲生命最后的一段时间里,作为医生的龙应台哥哥说:“回想起来,他的急遽退化,是从我们不让他开车之后开始的。”多么痛彻心扉的领悟!父母一开始进入到六十多岁,我们常常会这样劝慰他们“衣服穿厚点,一冷了就赶快加衣服,不要再想着自己还年轻。”“都六七十岁的人了,还跟那些年轻人比,人家多少岁,你多少岁?”“不要再跟年轻时一样拼命的做,身体吃不消的。”…….听听这些话,我们总是在不断地提醒自己的父母,你们已经老了,身体渐渐衰退了,精力也下降了,然后他们就在我们不断的提醒声中急速地老去,快到我们猝不及防,无法阻挡!想想我们在父母老去的岁月里充当的是什么角色了?不是防老,而是催老!

        曾经看过一个故事,讲的是教授让八十岁的老母亲洗碗,他的学生很不理解,而他是这样说的:“做母亲的没有不想为孩子做点什么的,即使她老了,在她眼里,儿子永远需要她的帮助。让她洗碗,她就会感到儿子需要她,一整天就会过得充实。孝敬父母,除了帮助父母外,还要给他们一个机会,让他们爱你。”

        爱,是生命最大的动力。给父母一个机会让他们爱你,这是我们对父母的爱!而最深的爱是什么?就是尊重你爱的人!所以,不要再假借爱的名义,绑架他们,对孩子如此,对父母依然如是!

        2、尊重孩子

        在我们中国传统的观念里,往往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物品,我们常常会这样说:“你赶快给我回来!”“你给我好好学习!”“你看你才给我考了多少分?”潜台词就是:我花了时间养你,我花了钱给你交学费,你就得好好给我学习,好好听我的话。孩子俨然成了我们的附属品,因此他们没有自由,没有权利,那我们又充当了什么角色呢?奴隶主!剥削阶级!

        龙应台跟自己18岁的儿子通信,谈生活琐事,谈政治,谈人生,谈性,谈吸毒,聊网游,儿子可以毫不避讳地在她面前抽烟,完全真实地跟她袒露自己的内心,这是怎样的一种母子关系呢?如朋友般自如,如兄妹般坦然,我们都向往这种美好的亲子关系,但可能我们永远没有!

        我们看看龙应台是如何尊重自己的孩子的。她在给儿子的一封信中这样写到:中国的朋友看见你在我面前点烟,会用一种不可置信的眼光望向我,意思是:他他他,怎么会在母亲面前抽烟?你你你,又怎么会容许儿子在你面前抽烟?我的儿子21岁了,是一个独立自主的成人。是成人,就得为他自己的行为负责,也为他自己的错误承担后果。我有什么权力或权威来约束他呢?

        请记住,你面前坐着一个成人,你就得对他像对待天下所有其他成人一样。他早已不是你的“孩子”,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人,他是“别人”。不要把他只(她)当成你的孩子,而是当成——其他人,这,真不容易!

        如果你把孩子当成别人,那么你绝不会对别人做的事也就不要对孩子做!如果你把孩子当成别人,你就不会干涉他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你也不会替他决定上什么学校,选择什么专业;同样就不会帮他决定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选择什么样的伴侣。当然,我们并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需要汲取更多的知识,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思考更多的问题,以便在他(她)迷茫困惑的时候能够给他以辨析指引,在他(她)跌落摔倒的时候能够给他一个有力的依靠!

        3、悲悯的情怀

      《目送》这本散文集不光让我们感受到了温暖美好而又无奈忧伤的亲情,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敏感细腻,忧国忧民的龙应台!特别在她的第二部分体现的尤为明显,无论生活在车水马龙的香港大都市里,还是寄住在一个弹丸之地的孤岛上的生活,还是在旅行在东南亚的穷乡僻壤中,龙应台走过之路,目之所及,都会在她心中泛起涟漪,激起浪花,正如她在文中两次引用王阳明先生的话:“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而她何尝是在“心外”,而是如此地“明白”!

        听到杜鹃啼叫,她听出了“苦啊苦啊苦啊”的凄苦哀叫,让她心悸难过,满腔难受;因风而来的香气让忙碌的龙应台站起身来追踪调查,追踪出了一批城市原住民的名字;认识马陆让作者无比感慨:无数只的脚,无穷尽的奋斗,一生的努力,只能走一点点路,心软了;专家拯救白鳍豚,作者感慨“郁郁以终,谓之大寂寞可也”;在纽约生活的时候,他们和浣熊一家共同生活了四年,尽管贪吃的浣熊每天晚上都会来他们家厨房翻箱倒柜,搜刮一空;在广州老城的巷子里,修鞋的老人,往手镯镂空的洞里填进假钻的男孩,都能让龙应台长久地驻足凝望,对普通劳动者所有的敬重和感激都化为一声简单的“谢谢”!看书时一个“黄独”跃入眼帘,便又让她停下思索,于是在杜甫的诗歌里,我们再一次怜悯起这个心怀天下的落魄知识分子晚年的潦倒凄凉;来到老挝的古城琅勃拉邦,作者列出了一连串让我们触目惊心的数字:在一九六四年到一九七三年的十年之间,美国的轰炸机飞来这里五十八万趟,丢下了两百万公吨的火药,八千万个集束弹,致使在没有战争的三十年里,五千七百个人被炸死,五千六百个人被炸伤残废。“要扫除阿富汗五分之一国土的地雷,需要的时间是四千三百年。”…….

        从动物、植物到人类,从现实到历史,从和平到战争,龙应台无不怀着一颗悲悯之心:大自然的一切生命都富有灵性,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处;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野心和仇恨殃及了多少无辜的生命,文明和野蛮之间的中隔线是那么脆弱,一扯即断。因为怀有一颗悲悯之心,让她珍惜一切生灵;因为怀有一颗悲悯之心,让她对人类的不幸和苦难无法做到熟视无睹,无动于衷;因为心怀悲悯,所以满目疮痍才会让她痛彻心扉!作为作家、文化人、公共知识分子,她为文化的传承及文化事业的发展做着自己应有的贡献;作为社会的一员,她满含深情地关注最底层人物,关注社会,关注人性,这是一种博大的情怀,这是一份厚重的使命感!

        龙应台说:幸福就是,寻常的日子依旧,寻常的人儿依旧。祝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在寻常的日子里获得寻常的幸福!

   

图片来源于网络

                         

                                    写于2017年2月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3,014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796评论 3 386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8,484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830评论 1 28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946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114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182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927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369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678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832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533评论 4 33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166评论 3 31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885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128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659评论 2 36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738评论 2 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