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孩子学习
刘树森
从事教育管理多年,自以为管理经验丰富,经常张口就教育儿子,却时常被儿子教育着,呵呵。
(一)
儿子上幼儿园到小学阶段,经常因为做错事情,挨我批评,甚至挨打,直吵得他泪流满面,方才罢休,心里仍气愤不已。过不多时,儿子主动过来跟我说话,叫我吃饭,我心里还在生他的气呢,干脆不理他,直到儿子拽着我的手说:“爸爸,吃饭了。”方才很不情愿的说句:“知道了。”之后经常被爱人笑话:“你呀,还不如儿子大度。”仔细一想,是呀,跟儿子吵了架,过会儿他就忘了,还主动过来叫我,而我吵过了还放在心里,放不下,与儿子的态度相比,我的小气、小心眼还不如个孩子,真该好好向儿子学习。
(二)
儿子上高中后,担任班里的团支部书记。有一次,跟儿子聊起班里的事,我问儿子:“班主任安排的事,你都怎么处理?”儿子说:“我就考虑考虑,安排下边的委员去干。”我不解的问:“老师安排的事你应该亲自去干,怎么能光安排别人去干,自己不干?”儿子反问我:“你没发现你下边的人越来越不会干事了?就是因为你什么都自己干,自己得到了锻炼,他们却得不到锻炼,你太能干了,他们才不会干。”这下倒好,反被儿子教育了。仔细想想,儿子说的颇有道理,自己是分管领导,思考比较多,好多时候下属只需执行,不用思考,自己思考很深,下属却因为不需要思考,没有创造性,这怪谁呢?只怪自己太勤奋,干了不该干的活,使下属失去了想象创造的空间。最近读了本《你是做牛做马还是做主管》的书,书中的观点是领导者最大的成功是让下属走向成功,领导者一个人能不算能,让每一个下属都能独立解决问题,形成一个团队才叫能。仔细品之,回味儿子的话,看来还得向儿子学习,学会放权,成就下属,才能成就自己。
(三)
高中功课忙碌,压力增大,儿子变得少言寡语。有时跟他商量事情,如大星期、放假外出玩玩什么的,他总是慢条斯理的说:“再说,看心情。”让人捉摸不定,充满期待。我本人是个急脾气,遇到事情喜欢快刀斩乱麻,快定快干快表态。直到有一天领导提醒我遇到下属请示工作不要急于表态,考虑成熟再说。想起儿子说的“再说,看心情”,不正是不急于表态的表现吗?因为没有经过深入思考,急于表态会造成决策失误。“再说,看心情”是沉着,是冷静,看来还得向儿子学习。
(四)
儿子放学回家后,基本就是吃饭、睡觉,有时为了缓解儿子压力,我们经常利用吃饭时间给儿子讲一些所见新闻,有好事,也有社会上一些不平的事。无论是对好事还是坏事,儿子总是一句“呵呵”回之,言外之意理解就行,不需评论,这小子真鬼。想想自己,有时遇到好事、坏事总想评论一番,有时还好为人师,实在可笑。想到一句话,当你不知道怎么办才好的时候你就微笑。能言而能不言是一种成熟,是一种境界。“呵呵”就是发自内心的领会,发自内心的微笑,看来还得向儿子学习。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老夫子没有界定三人是大人、还是小人,孩子同样可以成为大人的老师。向儿子学习,没有错,因为儿子的智慧中有格局、有气度、有理性,值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