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贫不笑娼”,读了它后半句,才知道误会了多年

(来源于《米尔网》军事新闻     头条@历史解忧号 2021-10-01 

      明末话本小说《初刻拍案惊奇》愤世嫉俗地写了一句“人穷志短”,人一旦陷入贫穷困厄,志向也就小了,似乎连生活的底气都没了。

      当今社会哲学体系又说: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才能谈论精神层面的东西,没有物质作为前提,好像就没有资格谈精神世界。

     记得这样一个影视片段,一人高喊:“我拥有中国人的传统特质!”另一人问是什么,他回答说:“贫穷!”

     贫穷的确困扰了很多中国老百姓数千年的时间,至今仍不能完全避免。

     历史上诸多的抗争起义,历代王朝的频繁更迭都隐含一个实际性的问题:底层老百姓吃不上饭了。

    所以,“娼”行业产生了。

      或许大家都还清楚地记得卖女还债的杨白劳,所幸他只是把女儿卖给了恶霸黄世仁,而又有多少无奈的贫苦人家将女儿卖向了青楼,含着泪看着她们一步步走向无可挽回的深渊。

    “笑贫不笑娼”,不怕笑话地说,刚开始看到这句话时是这样理解的:正如“没有穷人只有懒人”所言,贫穷主要是因为懒,而娼虽然行为恶劣,但起码也是自主劳动赚来的,不能笑话为了生计而努力打拼的人,即使她处于名声不好的行当。所以,可以嘲笑穷人,但没有理由嘲笑娼妓。

     但后来仔细一想,这种理解存在很大漏洞:首先,贫穷与懒并不完全挂钩,在很多时候穷是迫于无奈,而并不是因为不努力;其次,“娼”并不值得评说,拿它与贫穷来做对比那更是不妥当的。

    再后来,我才知道原来“笑贫不笑娼”还有下半句,那就是:救急不救穷。

    实际上,“笑贫不笑娼”的深刻含义是这样的:讽刺某些人只看到了没用的表面现象(娼),而不去发现隐藏在表面下的真相(贫)。

延伸出来就是:人们都容易被表面现象迷惑,只去嘲笑穷人, 而对那些为了财富不择手段、暗中使坏的家伙视而不见。

   此处的“娼”明显就不是娼妓之意了,而是指那些为了金钱而不惜为非作歹甚至作奸犯科的人。这是对金钱至上社会的一种谴责,是对拜金主义的无情讽刺。

    对应到下半句“救急不救穷”,那么就可以这样理解:可以救助一时的紧急,但不能救助一生的穷苦。

     此处的“穷”也并非单纯地指穷人,而是指身处贫困却自甘堕落、不想办法解决困境的那些好吃懒做的人。

     毕竟真正的穷人是不应该被嘲笑的,也应当接受各方帮助,像中国目前推行的帮扶脱贫政策就是这样,只有那些不肯吃苦、不肯努力的人,才不值得帮。

     笑贫不笑娼,救急不救穷。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或许在古人看来这些道理符合当时的社会状态,但到了今天,时代会赋予它们新的含义,让它们以更加适应时代潮流的面貌继续发光发热。

    中国传统文化里还有很多对贫穷与富贵的巧妙论述,比如“贫不学俭,富不学奢”,意思是说:穷人不必刻意去学节俭,富人也不必刻意去学奢侈,因为他们生下来就会!这是多么真实的道理,又是多么讽刺的事实!

    还有“富人四季穿衣,穷人衣穿四季”,反复利用“四季”和“穿衣”,生动形象地阐述了两种生活状态下的差距。

     好了,今天的话题就到这里,不知大家还知道哪些寓意深刻的贫富谚语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