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篇讀後感

一、毛姆《剃刀邊緣》(又稱《刀鋒》)

這個作家能在圖書館找到的書我都看了,從一開始被安利的《人性的枷鎖》,到後來圖書館借過的《面紗》、《過去和現在》、《月亮和六便士》、《尋歡作樂》。終於上週讓我找到這本《剃刀邊緣》,書很厚,讀起來和毛姆的其他書一樣,語言淺顯易讀,情節不曲折,大段對話中娓娓道來不同時空下的故事,但讀起來就是感覺很親切。

這本書裡有一個行蹤飄忽的男主角,終其一生遊歷各國、飽讀聖賢書,在精神世界中尋找上帝、苦難的救贖,最終在印度佛寺體驗到某種開悟的境界。這是毛姆晚年的作品,也許經歷了年輕時過度的尋歡作樂,在生命慢慢流逝的過程中,想要追尋人生的終極意義吧!

書中和男主人公形成鮮明對比的年少玩伴,包括和他曾有婚約、但因三觀不合而嫁給另一好友卻始終對男主念念不忘的極度務實的女孩,直到最後都無法理解男主的選擇和改變。他們像極了現實中的我們,追求物質上的滿足和他人的認同,精神世界卻一片荒蕪。

對於這兩種不同的人,毛姆並沒有比較高下,他本人的私生活就充滿縱情享受的自由,他在書中也許多次表示傾慕於女主的美貌、品味和世故中透著的可愛。他喜歡和有趣哪怕庸俗或虛偽的人交朋友,和他們在一起感到輕鬆愉快,又時而鄙夷。但他也對男主人公不同尋常的行為和背後的思想深深著迷,渴望一探究竟。

這也許為我們普羅大眾提供了一條平衡之路。如何在盡情享受人生(不必過苦行僧般的生活)的同時,又能思考人生的終極意義。我想我還不太懂得去追問,那就腳踏實地多看多想吧,前人的智慧給了我們最好的啟示,不斷向下挖掘,總會找到越來越多的寶藏的。


二、《這麼多年》上中冊

兩個多星期之前,在張新成微博上看到一條轉發八月長安小說《這麼多年》預購的消息,聽說也是振華系列,就加了公眾號,斷斷續續看完了連載的上中冊,唯有下冊要買實體書才有得看。

之前的“振華三部曲”看過兩部,對作者的行文和振華中學的靈魂人物們也有了基本瞭解。《這麼多年》依舊是一部女性視角的小說,對男主人公的經歷和背景著墨不多,多多少少給人一種工具人之感。每看完一個章節,都會掃一眼下面的評論,發現很多讀者對於陳見夏都很有代入感,也許和之前郭說余周周讓她很有代入感一樣吧。

雖然我和陳見夏並不像,但還是能輕易聯想到曾經身邊的高中同學。上中冊基本就是完整呈現了她高中三年的蛻變,如何從成長於父母偏心、同學不喜,既自卑又高傲,倔犟而擰巴,因為身邊出現一位讓她可以袒露心聲的同伴(楚天闊)和給她勇氣做更好的自己的燃狗(李燃),得以慢慢蛻去舊殼,築起堡壘,在沈重的打擊中越挫越勇,最終展翅高飛的。

就像看完《你好,舊時光》電視劇後讀到的一篇影評裡寫的,電視劇對十年後眾人的處理,可以看出人生底色對一個人未來的影響。那些骨子裡小家子氣、因出身不好而步步算計,唯恐走錯一步的人(楚天闊、辛銳),就算通過拼命苦讀而改變命運,擺脫貧困,但人生格局似乎總是小了些。但他們有錯嗎?楚天闊在被林楊指責沒有出去追凌翔茜之後,對陳見夏抱怨自己不像他們,從小就有那麼多試錯的資本,所以他才步步為營,甚至犧牲所謂愛情。他說自己想要像《挪威的森林》裡一樣擁有百分百的愛情,他給不了,自然也得不到。

楚天闊和陳見夏都像極了我們身邊一些曾經擦身而過的同學們,他們從進入高中或是大學第一天,就明確知道自己的目標是什麼,在通往這個目標的路途中,任何可能成為絆腳石的情感都會被拎出來好好衡量。我們可以說他們不夠純粹,就像很多讀者詬病陳見夏不信任李燃,對他隱瞞自己要去新加坡讀書的事,但我們不是她,無權評價。就像余周周和楚天闊說的,我只知道,如果你當時和我們一起跑出教室,我相信你比現在還要後悔。周周是個通透的女孩子,有著同齡人沒有的沈穩,所以她能夠理解和她不同的人,這種同理心又是多少人欠缺的呢。

但周周無法成為楚天闊的朋友,陳見夏卻能。他們共同的背景和相似的人生課題,讓他們可以坦誠相見、相互取暖。某種程度上,陳見夏是幸運的,她遇到楚天闊和李燃,而我們的人生道路上,又有沒有一個或兩個改變我們生命軌跡的朋友或愛人呢?如果有,他們現在又身在何方?過得可還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