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婆婆家大门外,远处走来一个背着柴火的老人。走步缓慢,步履蹒跚,摇摇晃晃。这么大年纪还要外出捡柴火的,在村里都很少见。
我怀着好奇心,就这么静静的站着,看到底是谁家闲不住的老人。就现在这年景,谁家还外出捡柴火啊!
老人家走的是如此蹒跚,就如同刚学会走路的婴儿,走的是如此的小心翼翼,走近了才看清,老人手里还拄着一根树枝。背上是一捆捆的松散的细小树枝。边走边自言自语:“要是活到一百岁,还得二十年呐!”哦,老人家这是在做二十年的打算呢!
回去跟婆婆说起,才知道是本家,我们是奶奶辈。说起现在谁家还要捡柴火,婆婆说,老人太勤俭,闲不住。我笑着说人家还准备活一百岁呢!
婆婆叹了口气,跟我说起了老奶奶家的事。
老奶奶去年秋天外出捡柴,不小心断了腿。大女儿接去养了一个冬天,在屋内也关了一个冬天,感受不到风,也体会不到冷,就连鸟叫都听不到,可是憋坏了老奶奶。
刚过了年,就迫不及待地要回村里住,女儿哪里敢放心让她回去,况且刚刚立春,天气还冷的很。儿女都不在村里住,冷窑洞冷炕板,不烧个十来天的火,那里能住的了。
老奶奶磨了一个月又一个月,挨到三月里,快过清明的时候,大女儿终于把老母亲送回了她日夜思念的老屋里。
白天,老奶奶都要去村子附近捡柴火,人老了没劲了,去年又摔坏了腿,也不利索了,只能捡那些细小的被风摇断的小树枝,也不能捡多了,多了也背不动。
老奶奶说自己,勤劳了一辈子,除了坐月子就没在屋里坐过一天。婆婆说她不如在女儿家享福,她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自己可不想享那福,那是关禁闭。自己劳作了一辈子,就喜欢这又高又阔的蓝天,还有白云,带着草木气息的风,含着泥土腥味的雨。还有伴着入眠的狗叫声、五明头公鸡的打鸣声。没有这些,是吃不香,睡不着,浑身没劲。城市里白天的阳光不明亮,夜里不见星星,月亮,也没有那种安心的黑。最重要的是村里还有她熟识的乡亲们,闲的时候,大家坐在街外的大树下,拉拉家常。
婆婆说老奶奶可勤快了,虽然一个人,照样把日子过的有滋有味,有时候,还会把摊的鸡蛋饼、煎的油蛤蟆(一种油炸面食)给婆婆端来,还婆婆平时照应她的人情。
此时,我也明白了老人家的心情,一个人生活在哪里,根也就扎根在哪里,哪里就是家,也是寄托一生所有的期望,也是一辈子努力奋斗,辛勤劳作的见证。
那亲手栽下的,从小树苗长成参天的大树,那忠心耿耿守护在大门口的老黄狗,那春来秋去的把家安在屋檐下的燕子, 那遍撒了老人汗水的土地,早已与老人所有情感凝结在了一起。
那些在我们眼里的劳作,老人并不觉得辛苦,生活本来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生命不止,运动不息,靠儿靠女,不如靠自己,谁都不想不劳而获,为自己的生活努力奋斗,心里才会既充实,又安心,也才更加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