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小学,在社会发展的洪流中,大都面临着学生流失,教师短缺的现状,有一大部分正在走向消亡。困难与危机之下,也存在着很多机遇,而阅读推广,无疑是一条最正确破解困境的道路。
在乡村学校推广阅读,结合我近10年的工作经历,总结出以下四点可供借鉴:
一、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
校园阅读环境的营造,会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要是校园处处充满书香,孩子们就会在润物无声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首先,建设学校图书馆
学校图书馆的建设,是推广阅读的首要条件。乡村小学可以通过教育部门配发、自己购买和向阅读公益机构申请三种方式取得图书。桂馨基金会、担当着行动等公益机构,都有图书可以可供申请。
学校图书馆的位置也很重要,选在孩子们经常路过的地方,就会提高利用率。图书馆的布置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充满童趣,专门为儿童打造。
在图书馆运营时,可以安排责任心强,喜欢阅读的老师兼任图书管理员。制定管理制度,培养学生图书管理员协助老师,进行书屋的管理工作。
其次,打造班级图书角
有人说,“要想让孩子们爱上阅读,就把书放在他们随手可得的地方。”班级图书角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我在打造班级图书角时,从书架的挑选、安装,到图书角环境布置,最后的图书角名称的确定,都让孩子们全程参与。还记得书架刚买回时,就在校园内由高年级同学组装,而低年级同学则围成圈在旁边看,时不时的还鼓鼓掌加加油。
而图书角起名时,则经过了大家的投票和筛选,一个个富有个性,充满童趣的名称,如“书香小屋”、“幸福园”、“小黑鱼”,成为了各个图书角的名称。
班级图书角而突出来源,则可以从图书馆借一部分,同学们再捐赠一部分。有了优质图书,同学们借阅就很方便,班级阅读氛围就更浓了,也带起了同学们的读书热情。
第三, 创建校园开放书吧
可以在学校教学楼的楼梯间、走廊设置开放书吧。这些书吧的建成,又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安逸舒适、自由自在的读书空间。课间、饭前饭后,书吧里经常有孩子们站着、坐着、躺着、趴着看书的身影。
开放书吧里,要尽量摆放一些新购进的图书,或者新书的宣传册,还可以展示孩子们的优秀作品。
第四,布置校园阅读环境
可以在校园显眼位置,设置阅读标语,利用学校大屏幕,推送读书名言。这些宣传内容,让师生一踏入校园就开始了一天的阅读生活。
而校园的宣传栏,可以开设好书推荐专栏;校园的绿化带内,也可以安装书型标语;班级外墙长廊,展出孩子们的书评卡、手抄报,阅读积分卡等等。
校园阅读环境的布置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集思广益,积极创新。使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给孩子们创造一片有生命感的天地。
二、培养教师的阅读习惯。
打造书香校园,首要条件是有爱阅读的老师,爱阅读的校长。身教重于言教,爱阅读的教师和校长,就是学生的榜样。想要让学生读书,必须先让教师爱上读书。教师如果阅读量不足,就不能很好的指导学生读书,更不可能持续地推广阅读 。
教师阅读,首先要从亲子共读开始。我给他们提了一个建议,先找一本绘本,在晚上讲给自己的孩子听,先让自己的孩子爱上阅读吧。慢慢老师们就有了行动。白老师就在晚上给我的女儿读,一天天地坚持,女儿爱上了阅读,期末统考时,只有她一个人语文考了92分,这让我看到了阅读的力量。学校其他老师看到了读书的成效,也加入了这个行列,给自己的孩子讲,陪自己的孩子读。看到自己孩子的进步,就有了思考:我要是陪我班的孩子读,他们会不会进步呢?孩子爱上了阅读,我上语文课会不会更省力昵?孩子爱上了阅读,对他的数学成绩会不会有帮助?班级管理呢?带着这些问题,他们开始了尝试。结果相当满意,于是更多的人加入了进来。
其次,要开好教师读书交流会。教师读书交流会是促进教师阅读的重要方式,是教师成长的重要平台,是抱团成长、打造书香校园的重要载体。教师读书之后,交流会是最好的输出方式,几个人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下分享交流,既感受到陪伴的力量,又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第三,奖励机制要跟上。评选月度、年度书香教师,是对教师读书的一种肯定和鼓励。还可以利用每周的例会时间,让老师做简单的分享。
三、策划阅读活动推动。
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能很好地促进孩子们阅读习惯的养成。
在乡村学校,可以结合学校实际,举办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比如讲故事、征文、手抄报、演讲、朗诵等,这些活动的举办,给学生搭建了展示的平台,也让他们读的书有了输出。活动之后的总结表彰,更能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
学校还可以举行跨度大的读书活动,上半年,可以依托世界读书日,设计一个月的读书展示活动。比如今年可以以戏剧为主题,让同学们先读书,再选取剧本,自己编排、演练,到月底前再进行展演。明年可以“手工书”为主题,先读书、查阅资料,再动手设计手工书,集中展示,总结表彰等。一个月的系列读书活动,更能展示同学们的才华,让他们既动脑,又动手,做到了读书效果的最大化。
学校还要对一学期、一学年热爱读书的同学评选“阅读小明星”、“书香家庭”等,树立榜样,在身边榜样的带动下,读书的氛围更容易形成。
要是学校条件允许,能开设阅读课程就更好了,有了课程的指引,再加上学校行政的干预,阅读推广之路就会更顺畅。
四、亲子共读助力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