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周末有时间,去当一下监工。
1.梦幻帘的老板娘说:给你派最认真的师傅去量尺寸;保证质量。
然后,结果是:一个窗量错了;一个纱帘多处串丝了。
2.项目经理说电工是多年经验。
结果是:一个窗帘的电机的线没连;一个浴室镜柜的电源没留。
3.说好一点钟过来的工人。
教师的职业习惯是早到十分钟;结果是一个小时后还没到。
4.装浴室柜的是两个年轻人。一来就说,今天装不完,明天还要装,慢慢来。
结果是,安装不带尺子,没有规划;木匠的儿子,一边喝茶一边指导他们。终于明白为什么今天装不好,给自己留了很多返工的时间。
……
现在非常深刻的理解到工匠的精神是什么。也许我是教书匠,一个认真的教书匠,所以会对产品、流程、工艺结果,都有要求。
也许社会上流传的“刻板印象”:老师、医生、银行职员都太认真,太难搞。
因为这些行业,要求对待工作,必须要很认真。
相对于“难搞定”的老师,我还是比较有弹性,比较包容的。不苛求90分,能够达到70分就可以。
分析原因吧:
1.现在一线的工人,还真是比较稀缺;很多的工人,文化层次都不高;那些小镇做题家,高分的人,都不会来做这个;
2.装修很多工艺,“表”容易做,“里”的逻辑需要提前设计;尽管负责“里”的是设计师,他们之间的沟通障碍,一直在;
2.这支队伍,老乡带老乡,师傅带徒弟,“传帮带”,基本耳濡目染;技术好坏,还真靠灵性;谈职业精神,还是有点奢侈;更多的是上手先做,做好做坏,都是一个积累经验的过程;甲方爸爸的苛求,带来很大的促进作用;
3.当然,现在工艺、风格都在快速迭代;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有一个负责任、懂行的监工,很有必要。
……
职业教育,职业工人,接地气?还是提地位?都需要下功夫。
让教育产业化回归事业化,还需要一段很长的路吧!
我是丁若木,相信叙事的力量。
坚持叙说147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