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只要听到妈妈唱十五的月亮,我就知道,中秋节要来了。
十五的月亮
照在家乡 照在边关
宁静的夜晚
你也思念 我也思念
我守在婴儿的摇篮边
你巡逻在zuguo的边fang线
我在家乡耕耘着农田
你在边jiang站岗值班
啊
丰收果里有你的甘甜
也有我的甘甜
军功章啊
有我的一半 也有你的一半
……
这首《十五的月亮》,是穿着军装,英姿飒爽的dongwenhua演唱的,歌声嘹亮,深情动听。
小时候除了《卖报歌》以外,这是我唯一唱得最全的一首歌了。
那个时候很小,不怎么理解歌词里面的意思。
不过隐隐约约明白,这是jie放军叔叔在边关站岗保卫祖国,家里人在耕田种地,大家不能团聚在一起,因为都拥有着同一个天上的月亮。
所以,双方的辛勤付出,有月亮作证,军功章的功劳,彼此各占一半,这样很公平。
那时候,就觉得这是一种幸福,你在边关守边jiang,我在家里耕田照顾家人,你保护着大家,我为你守护着小家,这样的人,真的好伟大。
因此,我喜欢八月十五的月亮,只要它在天上,不管相距多远,抬头望望,就知道远方的亲人也会看得到同一个月亮,让我们感受到彼此的关怀与温暖。
月亮,是我们思念亲人时,最好的陪伴。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每当八月十五快傍黑时,我坐在屋檐下的板凳上,伸长脖子,瞪大眼睛,希望第一个看到又大又圆的月亮。
只要天气好,月亮都会如约而至,一如既往的大,圆,亮。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今天的月亮还不算圆,明天晚上的月亮才是真的圆。”
妈妈边说,边拿出两个圆圆的月饼,分给我和我哥,一人一个。
“为什么要明天晚上的月亮才圆呢?不是今天是十五吗?”
我边问,边凑过去和哥哥比谁的月饼大,如果我的小了,那可不行,我必须得换过来。
“这个我也不知道,反正都是这么传下来的。”
说着,妈妈又从蛇皮袋里舀了一瓢花生,放在我们旁边的一张板凳上。
我喜欢吃花生,那麻衣裳好难摁开,我只能用牙齿咬,用力一过猛,把里面的花生仁都给咬碎了,剥开那沾着口水的壳,仰着头,张大嘴,把壳里的东西全都倒进嘴里去,然后吧唧吧唧嚼起来,摇头晃脑道:
“因为明天是我的生日,所以月亮就会比今天的圆。”
听我妈说,生我的那一年,中秋节的时候,她本想宰一只大肥鸭子过节的,鸭子都抓好了,我爸来了一句,家里都买了好几斤肉了,还吃啥鸭子嘛,过几天再吃也不晚。
我妈一听,说得也是,然后便把鸭子给放了。
没想到,第二天就把我给生下来了。
我们那里有个习俗,在月子里是不能吃鸭子的。
然后,我妈在月子里眼巴巴看着那些来庆贺的客人们,大口吃着三杯鸭,爆炒鸭块,可把她给馋得不行。
所以,她一直记得在生我的那一年,中秋节没能吃上自己养的大肥鸭。
“是的是的,月亮公公是看你明天过生日,所以才特意变圆的。”妈妈边说边催促我们该吃月饼了。
妈妈的回答,我喜欢。
“吃完花生再吃月饼嘛,好吃的东西当然得留到最后慢慢享用才行。”
我捧着手中的月饼,看一眼天上那圆圆的月亮,担心一口咬下去,会不会把月亮也给咬缺一块,明天就没有大圆月亮了。
那时候的月饼都是一样的,只是大小不同,外面是烤得带一点点糊的面粉皮,里面是冰糖、黑芝麻、冬瓜糖、瓜子仁等。
有二两一个的,有半斤一个的,最大的是一斤一个的。
我们一般吃的都是二两一个的,如果能吃上一斤一个的月饼,那就是最高级别的享受了。
一斤一个的也吃过,那是爷爷从学校带回来的。
我不清楚是他们学校发的福利,还是有人给他送的,这些我都不关注。
我关心的是,爷爷带了几个回来,奶奶会给我们吃几个。
一般到最后的结果是,奶奶那藏好的月饼都陆陆续续进入了我的嘴,每过完一次中秋节,我就再也不想吃月饼了,因为它实在是太腻人了。
到了第二年的中秋节,我又期盼着想吃大月饼了。
好了伤疤忘了疼,年年如此。
一晃十几年过去了,我没有在家里度过一个中秋节,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什么事情都没有了以前那种迫切期待的心情了。
是自己沉稳了,还是对任何事情都淡漠了,不得而知。
离开家后的每一个八月十五过后的十六,我就这样平平淡淡,无声无息的一笑而过。
月饼还是月饼,只是品种越来越繁多,花样百出,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什么做不出来的,各种闻所未闻的馅儿层出不穷。
不知从何时起,我不喜欢吃月饼了,孩子们则更过分,求他们也好,逼他们也罢,不吃就是不吃,理由是,不喜欢吃。
引得我一番感叹:
“现在的孩子呀,都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这么好吃的月饼,而且还这么贵,你们连尝都不尝一下,想想我们那个时候,能吃上一个月饼,是多么幸福的事情。”
是啊,在我的内心深处,还是停留在以前那份天真又单纯的岁月之中。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趁着时光未老,一切都好。
我要踏上故土,唱着以前的歌谣,拎上那一斤一个的大月饼,捉上一只大肥鸭。
奏起那月圆人团圆的交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