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岛的爱与梦(一)
这是一个冬日,阳光明媚。当然,北风还是冷冰冰的。蔚蓝的天空明净得不像话,不染一丝纤尘。海水也是如此的碧悠。海天一色勾勒出一幅迷人的画卷。海鸥在空中飞来飞去,展示着它们堪称完美的飞翔绝技。有人往空中撒了一把面包屑,它们几乎在面包屑落地前一滴不剩地全吞下了,剩下零星的一些,也没能在水面上漂浮多久就全落入了它们的肚子。
这是关于青岛的一个梦。仿佛有着前世情缘一般,对青岛有说不清的爱与依恋。所以,当我第一次踏上一个人的征途时,我选择的第一站就是青岛。
九月初,秋天的风刚刚把青岛八月的湿热吹走,把八月啤酒节的热闹气氛吹走,把一大群到这海滨城市狂欢的红男绿女吹走。秋天的风也把一个安静的我带来了。
也许我来得不巧,栈桥正在维修,只能远观不能近玩。隔着迷蒙的云雾,回澜阁是那么地遥远。秋日的天空中看不到一只飞翔的海鸥。
走到沙滩上,海水拍打着礁石,溅起了白色的浪花。这个秋天青岛的天灰蒙蒙的,说不清是云还是雾。不远处的高楼大厦也摇晃在一片迷蒙烟雾中。那是海水给人带来的错觉。这不是一个好的季节,梦里的碧海雪鸥只是停留在梦里,现实让人有些心碎。
还是沿着海边一直往前走。青岛的沙滩沙子不是很粗,颜色有点黄。如果在阳光下,黄色的沙子会不会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呢?海边的礁石挺多的,很多人拿着小网子在捕捞海中的浮游生物,偶尔有人捉到一个小小的蟹,大人小孩都高兴得尖叫起来。这真是一种简单的快乐。他们的快乐也感染了我,让我从阴霾天气的沉重中走出来。碧海雪鸥看不到,还有金沙白浪呢!世间从不缺少美,缺少的是感受美的心境。我怎能让失望遮蔽自己的眼睛呢?
心情慢慢地放松了,脚步也轻快多了,再走过一道长长的防波堤就是小青岛了。突然,有一只比我在梦中看到的大得多的海鸥掠过海面,在水面上激起了一片涟漪。它雪白的羽毛是那么的洁净,红色的小嘴尖尖的,它是在海面上捕食吧?虽然没有看到一大片的海鸥,这个海鸥也像天使一样把我内心仅存的最后一点阴霾一扫而光了。
小青岛果然很小,绕着海堤走一圈,没多久就走完了。岛上有一个小巧的广场,广场中间立有一个手抱古琴、目视海面的“琴女”雕塑,据说从空中俯瞰,小青岛形状如同一把古琴,所以小青岛也称为“琴岛”,这个琴女就是岛的象征吧!岛上还有德国人占领胶州之后建起的灯塔,解放后,新中国对灯塔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后来一直为中国海军所用。我爬到山顶的时候,发现它也是围起来的,闲人免进。
在海堤边找了个清静的角落坐下来吹吹海风。这时,阳光穿透了云雾洒在了小岛上。灵动的光斑在叶子上跳跃着,让人觉得非常惬意。海的那一边就是栈桥,灯塔与回澜阁这样日日相望日日相思,却永远没有相聚的一刻。
再次沿着长长的防波堤往回走,到了鲁迅公园。鲁迅公园是青岛一个富有特色的临海公园,自然风光旖旎,人文气息浓郁。个人非常喜欢这里。
从公园的正门进去,沿着石径而下,就可以看到鲁迅的塑像矗立在圆形的花圃之中。很多年轻人在塑像旁留影。想来鲁迅先生虽然已驾鹤西去多年,他的精神却留在了世间,得到后世许多人的景仰。
鲁迅公园里的黑松林蓊蓊郁郁,带来了一片清凉,有不少游人在此歇息。这里的礁石特别巨大,而且和别处不同的是它的上部是赭红色的,底部则有点灰褐色,风激起海浪不断地冲刷着它,它却稳稳地屹立在那里,岿然不动。如果你能攀上礁石顶部,看浪花一次次地飞起来又无奈地返回去,你会有种“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感觉。
鲁迅公园里的一大亮点是鲁迅自传碑、鲁迅诗廊和呐喊台,这是青岛市在2001年修建的人文景观,我觉得有了它们,鲁迅公园才是名副其实的。
第一海水浴场就在鲁迅公园旁边,夏天的时候,这里每天上演“煮饺子”的大戏,现在却安静多了。沙滩上的人并不多,下海游泳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我再次走到沙滩上,感觉沙质真是柔软,身后的脚印清晰地记录了我曾走过的路。这里没有礁石,海水比较平缓,几乎没有波浪。三面环山,一面靠海,即使不下海,在这看看风景也是很不错的。山上绿树葱茏,海面白帆飘飘。
沿着木栈道一直走,海浪在身旁飞溅,轻轻地拍打着岸边。后来我曾在夜晚的时候再度走上海边的木栈道,在宁静的晚上,海浪拍打着堤岸的声音就像一首歌,时而雄壮,时而舒缓。无论什么时候走在木栈道上,你都可以慢悠悠地任自己徜徉在这片宁静中。
我沿着木栈道一直走到了奥帆基地,远远看着“五月的风”似乎要腾空而起,火红的色彩削减了天空的灰暗。另一边,奥帆基地却是一片宁静,所有的帆船静静地停靠在岸边,往日的喧嚣和热闹留存在它们的记忆里。
在青岛的第一天就是这么暴走,梦里的碧海雪鸥以另一种形式出现在我的眼前,眼前的金沙白浪却从此留在了我的心中。我没有邂逅青岛最漂亮的时刻,却也再难割舍对它的无限爱恋。
注:本文部分图片为网友涛声依旧所拍,在此谢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