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在一个心理学的微信公众号上读到了一篇非常有深度的关于“斜杠时代”心理动力分析的文章。其实slash generation早在2007年就已经被Marci Alboher提出来了,原意是指她自己有多个职业头衔,因为她不停地在她的演讲和采访中谈及这个话题,人们开始渐渐地接受这个新名词,并不断把它延伸。
在国内,人们提到“斜杠青年”,语言背后的表述中总有一些潜台词:不务正业、做事不够专注。因为这样的生活和工作模式完全打破了人们传统意义上对于职业和生活的定义,尤其是当被广泛的作为一类人群进行描述时,很多人开始质疑这样的“多面发展”真的能发挥出“多才多艺”的特性吗?真的都能做好吗?
我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算“斜杠青年”,但确实title的后面有不只两个的职业名称。虽然作为职业教练/语言讲师/电商/工作坊组织者,我不定时的游走在不同的角色里,但为何自己需要这样做呢?这也是对我自己提出的一个问题,并一直不断地体验和探索着。如果你看了很多文献或者看到很多人都把自己命名为“斜杠青年”,就蠢蠢欲动也想成为其中的一员,那还真的得狠狠地问问自己:你凭什么成为“斜杠青年”?
1、你真的了解自己的前三项个人优势吗?
“斜杠青年”是完全没有年龄限制的,在下定决心开始前,你可以问问自己:你有哪几项闭着眼都可以说出来的能比100个人做的都好的优势?回答这个问题,不是简单的语言上的自信,表达自己的决心,而是实证过,你可以轻而易举的例举出不只一个实例去佐证的。
如:
我有很强的社交能力,因为我是学校学生会的主席;
独立开发了60个困难客户;
我能很快和陌生人打成一片
。。。。。。
如果你的答案是这样的,那就暂缓你的决定吧。建议你用“优势理论”系统地测试一下你的优势是什么?
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你的优势都是如何体现的?
如果有99个人和你竞争一个机会,你有什么是99个人不具备而你独有的优势?
你知道如何将自己这个或这些独有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嘛?
你知道如何整合自己有,别人也有的资源而能独特的把它们发挥到极致嘛?
。。。。。。
(千万别回答:认真、永不放弃;或你给我一个机会,我会很努力的做好。。。。。这样强硬的自我推荐,显然看得出你从未真正地了解过自己!)
读懂自己了,你就可以进行下一步了。
2、 你真的读懂了自己成为“斜杠青年”的心理需求吗?
说到心理需求,就不得不说到“马斯洛”的五层需求理论。但很少有人关注过,马斯洛在晚年的时候,发现了自己原有理论的不足,并增加了一层新的需求。马斯洛感到五层需求的层次架构不够完整,“自我实现”并不能成为人的终极目标。他愈来愈意识到,一味强调自我实现的层次,会导向不健康的个人主义,甚至于自我为中心的倾向。
马斯洛觉得若只是专注于他早期的需求理论不放,必然导致对人性的盲目认识,助长人的骄傲的同时,把人真正的价值贬低了!也必然带来对于人自我超越的误解!最终他的理论变成了:生理需要、安全、情感与归属、尊重、自我实现、意义。
如果你做“斜杠青年”的理由是财富自由、增加自己某种安全感的建立、能扩大自己的社交圈、被更多的人尊重和敬佩等等,继而帮助自己实现自我价值,那你还是暂时忘了成为“斜杠青年”的念头吧。
“斜杠青年”能从事的风生水起的,大多都是跨越了前三层或四层的需求,开始更多的能够给予的人,他们追求的心理需求更多的是来自第五、第六层次的需要。“斜杠青年”从事的每一项工作,都是在自己已有的经验、阅历、自我认知的成熟度、社会的认可度等方面,能将自我的附加价值给予周边的人和社会的。这和年龄无关,如摩拜的创始人胡玮炜,她的故事可以说家喻户晓了。如果细究她的身份,投资者、创业者、管理者、演说家、甚至你也可以称她为网红。虽然她从未把自己冠以“斜杠青年”的称号,但实际上做着“斜杠青年”做的事情,过着“斜杠青年”式的生活。就连创业的初衷都是想为人们提供一种更有品质的生活方式。(这是第六层的需求)
开始做“斜杠青年”之前,先检测一下自己目前在哪个心理需求层面吧!
3、你真的具备很强的时间管理能力吗?
在你决定成为“斜杠青年”之前,你可以开始做一个记录,记录你每天所有做过的工作和事情,两周或一个月左右。然后将从事过的事情进行分类,并统计出:
最短时间内你可以处理几件不同类型的事情?
这些事情最后的处理效果是怎样的?
如果属于未完或继续待处理时,你的应对方式有哪些?
对于新产生的事物的影响度?
若无法按照计划进展时,你的应对策略有哪些?
调整和完成效果如何?
如若影响到自己的情绪出现巨大波动,你需要花多久才能恢复常态去处理事物?
处理的结果如何?
这样的时间和工作内容节奏可以增加多少量,就达到了你的极限?
你有否达到极限的体验,你有哪些潜能还可以再利用?
能利用多久?。。。。。。。
(问题可以持续按照个人探索的习惯不断增加)
这个小测试,只是看看你对于时间管理和工作效能的真实表现。如果你应对目前的一切都已经竭尽所能,那还是慎重开始“斜杠青年”的生活吧。有时“什么时候开始”也是很重要的成功基础。
4、你真的具备发掘、管理和运用资源的能力吗?
何谓资源?《辞海》对资源的解释是:"资财的来源,一般指天然的财源。"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劳动和土地,是财富两个原始的形成要素。" 恩格斯的定义是:"其实,劳动和自然界在一起,它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转变为财富。"
现代人认为:资源是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客观存在。
在开始你的“斜杠青年”生活以前,你可以把自己拥有的和因为从事“斜杠青年”可能带来的资源罗列一下吧。这很重要!!!
记得当初在国外留学工作时,需要办理一张银行卡,办理的时候和工作人员聊起了天儿,聊到“什么叫有钱人?”银行的职员边办理边告诉我:“你们中国人来这里,银行账户里总是有很多的现金流,好像这样能够证明自己的财力。但是你知道嘛?在我们国家,对于我们来说,有钱人的定义是:当你需要钱的时候,有很多人或机构愿意给你投资的,那才叫有钱人。现金流根本说明不了你的财力!”
“斜杠”事业是相同的,你需要核准一下自己,当你开始你的事业时,有多少人、物、机构、公司愿意为你的事业助一把力。这种多元资源的积累,应该不是拍着脑袋,表表决心就会出现的。清理一下你的资源清单吧,看看你可以调用和潜在的资源有哪些?
5、你真的准备好面对自己不能成为“斜杠青年”的真相了吗?
即便你做好了前4项的准备,开始了你的“斜杠”人生,但它同样有意料之外事情随时发生的可能性。如你忽略了自己正处在抚育幼子的阶段,“斜杠”生活完全剥夺了你本该给予孩子的时间和生活质量;或你忽略了家人对于你支持的影响力,“斜杠”让你无法和谐地处理家庭关系;或你高估了自己的优势,而焦头烂额地纠结在竭尽所能都无法应对的困境中;或你的资源调度出现了大环境无法控制的影响,而让你的“斜杠”生活戛然而止;或你还没有学会客观的评估自我,而把自己“拔苗助长”。。。。。。
说到底,就是你是否准备好了面对“失败”的可能性。你准备好了嘛?如果你还在心里有恐惧感,倒是一件好的不能再好的事情了,那就从你的恐惧感开始探索,或许随着恐惧感被慢慢地揭开面纱,你便找到了另一个想要的生活!
“斜杠”生活的选择,就如同独自离家、结婚生子、迁移异地异国一般,是另一个“完善自我”的过程,也是很好审视自己到底有几斤几两的一个决定过程。无论你是否正在体验着“斜杠”生活,认识自己,认识真实的自己都同样刻骨铭心。“认识自己”从来就无法静态的做到。“它”会带着你一点点靠近真实的“你”,那个被教化的,包裹了厚厚硬壳而生存的自己。但其实每个人都有自主生活的能力。它不是自负的、不是自卑的、不是无奈的、不是委屈的。。。。。它是自由和舒适的。
生活和职业永远无法一分为二,那就让我们把生活和职业融合成你想要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