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 | 走“熊”孩子的路,让“熊”孩子无路可走

和儿子一起做对话练习,随手虚构了一个小故事,博大家一笑。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商场里,儿童区人满为患。一个30多岁,着装精干的女子左手拿着手机,右手牵着一个5,6岁的小男孩。

两人在一列童装前站定,女子边翻看架子上衣服边低头问小男孩:

“乐乐,你看这件好看吗?喜不喜欢?”

小男孩心不在焉,斜斜的瞟了一眼:“嗯~"

“不好看呀?这件呢?”女子又翻出另一件来。

这次小男孩没有回答,女子低头看向孩子。只见小男孩的头已经转向身后,扭了快180度了。

顺着他的眼光看过去,是玩具专柜,男孩的两眼死死的盯住了那一壁的遥控飞机。

“妈妈,妈妈!”小男孩使劲拽女子的手,“我们过去看看吧,你看那个飞机,好不好看?”

“我们今天不是说好来买衣服的吗?”女子把孩子拉回来,继续选衣服。

“就去看看嘛,就看看。”小男孩不停的摇动女子的手,两只小脚也开始在地板上跺了起来。

“先买衣服吧,买了衣服再去看。”女子使了缓兵之计,“我们说好来买衣服的。”

男孩嘟起了小嘴,回过头来,没精打采的看看面前的一列衣服。极不情愿的随手指了一件蓝色的上衣,“这个吧。”

“这个啊?”女子松开孩子的手,把那件蓝色的衣服从架子上取下来仔细打量,“这件颜色太暗了,要不还是选红色吧,你不是喜欢红色吗?”

说着把蓝色挂回架子上,重新取了一件红色下来,弯腰要给孩子看。

转头过来,却发现孩子已经不在身边了。她吓坏了,胡乱的把衣服扔到那一列衣服上,转身四处看去。却见那小男孩正站在身后侧10米开外的玩具专柜,仰头看着展示柜最上层的一架红色遥控飞机。

女子快步跑了过去,“乐乐,你怎么也不跟妈妈说一声就自己跑过来了?”她牵牢了孩子的手,蹲下身,“这样很危险啊,被坏人抱走了怎么办?”

“妈妈,我想要这个飞机。”乐乐没理会妈妈说什么,抬手指向货架上方。

女子走近了些,仔细看了飞机的包装,低头对孩子说“这是遥控飞机,14岁以上的孩子才能玩的,你还小,玩不了哦。”

“我能玩,我会玩。”小男孩声音急促起来:“西西都有,上次我还玩过呢!我能玩!”

“你太小了,还不能玩。”女子抱了孩子起身,教他看包装上的说明:“你看,这里写了,‘建议14岁以上’看到了吗?你现在还太小,玩不好。等你长大了,我们再买。”

“不,不,我现在就要买,现在就要。我能玩,能玩!”小男孩双脚乱踢,从妈妈的怀抱里挣脱下来,站在地上使劲跺脚:“我就要,我现在就要!”

女子再一次蹲下身子,“不行,乐乐。我们说好了今天来买衣服!玩具今天不能买。”

“我要买,就要买!”小男孩的声音越发大了起来,“我今天就要,西西爸爸都给他买了!我也要,我也要。”说完倒在地上,手脚乱舞,哇哇大哭起来。

女子抬头看看四周围观的大人小孩,又看看地上打滚的孩子,“乐乐,起来,我们来之前就说好了的,你怎么说话不算话呢?”“你看,大家都在笑你呢。”

“我不起来,我要飞机,要飞机。哇啊啊~哇啊啊~~不给我买我就不起来,哇~哇~”小男孩继续在地上踢打双脚,来回翻滚身体。

“乐乐!乐乐!”女子努力想要抱起孩子,几番搏斗,以失败告终。

“这孩子,也太费了!熊娃儿!”

“就是哈。要是我的娃,早两巴掌拍下去了。”

“当妈的也是,就给他买嘛。几个钱嘛!”

……

四周议论纷纷,导购在旁边帮忙劝着,但并没什么作用。

“你真的不起来?”女子的嘴角微微向上勾起,蹲下身,问那小男孩。

“我不,不买飞机我就不起来。”

“好吧。”女子说完,一屁股坐在地上,躺在了小男孩的身边。接着,她象小男孩一样踢打起双脚,又用双手摇晃起孩子的身体:“啊~啊~啊~你说话不算话!嗯嗯嗯~嗯嗯嗯~~我们说好了只买衣服的!嗯嗯嗯~~你说话不算话,不算话~~”

围观的人瞪大了眼睛,一个个惊得下巴都快掉到地上了。

小男孩起初还继续躺在地上哼哼,看妈妈“哭”得比他还厉害,慢慢的没了声音。愣愣的坐起身来,用一双小手拉妈妈“妈妈,妈妈,你起来。”

“我不要起来,不起来,你说话不算话。我再也不带你出来了,嗯嗯嗯~”女子继续踢着脚,双手捂在脸上“嗯嗯嗯~”的哭。

小男孩无措,“妈妈,你起来,起来。我不买飞机了,不买了。”

“真的不买了?”女子停下“哭”声,两只手张开一条缝,露出两个眼角,问小男孩。

“不买了,我们去买衣服吧。你起来,快起来。”

“好吧。说好了?!”

“说好了。”

“不买飞机,只买衣服?”

“不买飞机,只买衣服!”

女子坐起身,拉了小男孩一同站起来。两人拍拍打打的整理好衣服,手牵着手往童装区走去。


哈哈😄,有人说,这办法也太“邪”了!这么大的人,也不要面子的?

哈哈,是啊。故事里的方法是夸张了些。

之所以这样夸张,是因我相表达这样的想法——带孩子,不必太过拘泥某些所谓“正确”的方法,完全可以灵活一些。必要时,“邪”一点也没有关系,只要是奔着正确的目标去的就好

旁人的看法只能是看法,都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孩子的成长。面子什么的,不过都是“浮云”,不必太过放在心上。更不必因他人的看法影响自己对孩子的引导。明白要给孩子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Ps. 故事中的妈妈是个很不错的妈妈;而小男孩,只因这一件事就急着给他贴上“熊孩子”的标签未必妥当。小孩子嘛,偶尔一次没能控制住自己的小脾气,是再正常的事儿。

若我们带着“爱”去看待孩子们的小脾气,也许“熊孩子”就会少许多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