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生病,来医院挂吊瓶,习惯性地把左手递给护士,结果静脉太细,扎了两次,鼓了两个大包。护士锲而不舍,准备扎第三次,我一哆嗦,赶忙伸出右手,说:“换个手看看能扎不?”结果血管还挺明显,一次命中。
我就可纳闷,为什么右手比左手好扎呢?护士说:“可能因为右手比左手常用,所以右手积聚的能量多,温度高点儿,热胀冷缩,血管就明显一点。”
对于这个解释,不管有没有科学依据,但听起来还蛮合乎常理的,相对于右手而言,左手确实用得可少啊。右手提笔写字,右手切菜拿筷,右手提重物……细想一下,单独使用左手的情况真的很少。通常情况下,左手只有跟右手一起用的时候,大家才感觉不奇怪,总用左手的人,大家会嘲笑为“左撇子”。
那么,左手到底能做什么?
在打吊瓶的过程中,我的右手因为扎了针,不能动弹, 于是我开始尝试用不擅长做事的左手,发现用惯了右手,换左手真的不容易。
首先,用左手喝水。拿起杯子非常不熟练也就罢了,喝水的时候,还洒出来了,这时,不能动弹的右手条件反射地想去帮忙,却好心办坏事,扯痛了右手。
第一次尝试有点小挫败,不过慢慢地再试了几次,渐渐熟练,喝第三杯的时候,已经能算运用自如了。
然后,手机有短信传来,我就用左手吃力地划开屏幕,没有单独用左手打过字,试了一个字,坑坑迟迟半天,还是想放弃,但是看短信,又是很重要的事情,又鼓起勇气来试。
先是让左手适应单独拿着手机的感觉,然后用左手的大拇指把所有拼音都按一遍,熟悉所有的数字,拼音,符号的位置,接着找简单的字试。结果还不错,左手慢慢熟悉了它要做的事,开始越来越快。 发完了短信,又试着用左手写了几段文字,从只能打短句,到长短句可以变换,左手变得越来越灵巧了。
原来,左手只是不常用而已,惯性思维让我们总是有事找右手,其实训练一下,左手也是我们的好帮手。
以后,多多用用我们的左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