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37岁,本以为是职场里站稳脚跟的年纪,我却遭遇了“优化”。那一刻,执念像潮水般将我淹没,心里满是落差与焦虑——收入骤减、没了五险一金的保障,连给孩子稳定的物质支持都成了难题。我总忍不住盯着那些没被优化的人,觉得他们的安稳是种奢望,而自己糟糕透顶,这份执念甚至熬得我身体发沉。
直到书里一句话点醒了我:“痛苦源于执念,放下执念,便是放下痛苦。”我终于想通,与其困在过去,不如先低头求生。于是我降低目标,不再执着于原来的采购岗位,哪怕是薪水低、没社保、单休的销售工作,我也接了下来。毕竟,能赚钱养活自己和家人,才是当下最体面的事。
可销售的压力远超想象,我常在崩溃与自我治愈间反复拉扯。后来我又动了念头,想找份双休的工作,哪怕工资低些,至少能多陪陪孩子。投出无数简历后,一份2800底薪的双休岗向我招手,条件明明匹配,却因“要应届生或25岁左右”的要求,被年龄挡在门外;医疗器械质管岗写着本科即可,我满心期待,对方却先以“到手2000多”试探,再以“要全日制本科”拒绝——我的函授学历,又成了遗憾;就连某公众号的学校校医招聘,一开始说我条件契合,让我等消息,最后却告知“名额给了领导亲戚”。一次次满怀希望,又一次次落空,我几乎要习惯这种失望。
没找到更好的出路,我不敢轻易辞掉销售工作,只能趁着四天假期出去散心。回程的动车上,我漫无目的地刷手机,竟又看到一条校医招聘信息。前几次的失败让我没了期待,只是抱着“顺其自然”的心态加了联系人,甚至觉得“双休对我来说或许太奢侈”。对方说条件符合就能面试,我没抱太大希望,却还是顺口让亲戚帮着问了句——没想到,这次误打误撞,竟真的拿到了名额。
那一刻我才懂,执念从不是非黑即白的东西。之前困住我的,是对“过去安稳”的执念;而后来支撑我的,是对“再试一次”的执念。它不是枷锁,而是一盏灯:如果因为害怕失败就放弃,连成功的可能都没有;但只要带着执念再往前走一步,就总有希望在前方等你。
现在的校医岗位,是我人生某一阶段的落脚点,却不是终点。我始终记得自己喜欢写作,也渴望能成为一名自媒体人——这条路或许艰难,希望或许渺小,但我不会轻易放弃。因为我知道,人生最大的意义,从来不是活成别人期待的样子,而是带着对热爱的执念,一步步活成真实的自己。那些为热爱付出的努力,那些不轻易认输的坚持,终会让我们在时光里,活成最有价值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