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affordance?

最近在看大模型相关的内容,有一个词经常出现在我的视野当中:affordance,比如陆奇说,数字化一共有6种affordance。这个词是众多英文术语中比较难翻译成中文的一个词,它本身也非常有意思,所以我就做了一些浅浅地研究。

其实这个词在英语里也是一个新词,尤其是用在人机交互和交互设计领域,维基百科把它翻译为环境赋使,比较晦涩,而有的人直接很直白地把它翻译成功能,那肯定是不对的,如果是功能为什么不直接用function这个词呢?在多方查证,理解了这个词的真正含义之后,我给这个词找到了一个更加准确的用法,通过这个用法也能反过来更容易地理解这个词的含义。

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当中有这样一段剧情:电影中主角兰彻和院长似乎对于机械的定义产生了分歧,兰彻认为:机械是所有能够减少人类劳动的事物,任何能简化工作或者节省时间的事物都是机械,天热了打开电风扇,一阵凉风吹来,这是机械;用电话跟远方朋友通话,这也是机械;几秒钟内用计算机进行数百万次计算,机械;我们的身边都是机械,从钢笔尖到裤子拉链,全是机械,但是院长想要的标准答案是:机械是由相对运动固定的、相互连接的零件组成,也就是说,存在功和能量的互相转换,比如说一个螺丝钉跟螺帽或者一组杠杆,功和能的转换主要取决于支点位置或滑轮轴距,特别说明,机械设计极为复杂,有些由运动的部件组成,构成简单的机械元素。

电影似乎在表达兰彻是对的,学习不应该那么死板,但客观来讲,这里很明显就是兰彻答不对题,院长问机械的定义,而兰彻回答的并不是定义。其实,兰彻这里回答的内容,就是”机械的affordance“。也许,学生应该更多地了解某一个事物的affordance而不是死记定义,可就情节本身而言,兰彻这样回答,多少有点儿借题发挥了,如果我是院长,一句话就能给他怼回去:人可以骑马来节省赶路的时间,按照你的定义,马也是机械?

每一个事物,与其定义之间的对应关系是一对一的,一个事物拥有一个定义,一个定义也对应一个事物(当然,这是此事物存在标准定义的前提下,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概念,比如情感、文化、艺术以及主观体验等方面的概念,是没有标准定义的);而事物和affordance的对应关系是多对多的,一个事物可以拥有多种affordance,一种affordance也可以对应多个事物。

这就是定义和affordance的区别,也是affordance的正确含义和用法。

affordance这个词,之所以在一些新兴领域比如人机交互上使用频率更高,恰恰就是因为,在这些新兴领域,很多概念就是根据它的affordance而总结创造出来的,本身并没有一个标准定义,所以我们在提到一个新兴概念的时候,会更多地讨论它的affordance而不是定义,因为那才是更加实际的也是我们更加关心的。

综上,我自己对于affordance这个词的理解是:以功能的集合而总结出某个概念的逆过程。比如,我们把互联网、元宇宙、Web3、自动驾驶、脑机接口、大模型等等这些统称为数字化,那么反过来,数字化的affordance就是互联网、元宇宙......

affordance这个词,之所以在一些新兴领域上使用频率更高,恰恰就是因为,在这些领域,很多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根据它的affordance而总结创造出来的,新事物本身暂时还没有一个标准定义,新事物本身固有的功能其实并不重要,我们在提到它的时候,会更多地去发散性地讨论它的affordance,而不是定义和功能。比如,在计算机刚刚被发明的时候,它的功能就是科学计算,而如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计算机,它们分别可以做各种各样的事情,这些事情都是“计算机”这个总结性概念的affordance。

在互联网刚刚流行的年代,我们并不在意互联网的标准定义是什么,我们更在意互联网有哪些affordance,如今大模型时代已经逐渐到来,总有人想知道,到底什么才是大模型,能否有一个准确的界限,是参数量达到某个数量级?还是训练数据达到多少?亦或者是计算资源达到多少?但我觉得,与过往的新事物一样,我们就可以暂时不去较真这个定义和标准,而是更关注大模型有哪些的affordance,最终这些所有的affordance加在一起,就是大模型本身。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