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8日
天气:晴
【90天践行目标】(143/210)
①减重20斤
②每日写时间规划
③写晨间日记
【昨日践行】
①散步半小时
②时间规划已完成
③晨间日记已完成
【今日青蛙】
①午间冥想
②完成两门数学的作业
③写Database作业
*昨日三只青蛙完成两只
【反思日志】
昨日延续了前天的身体不适,吃饭吃得“定牢”了,一整天没什么精神,学习方面不仅仅欲望跌落了谷底,学习的效率也是大大降低了,昨天写一道题目本来五分钟的事儿,居然写了半个多小时,还写两个步骤就错一下,状态实在是太差了,这种事倍功半的结果让我最后不得不选择“休养生息、明日再战”。而从这两天的经历来看,自己的“慢热型”属性已经延展到这种领域里头来了:轩轩其实在第一天晚上就已经拉肚子了,然后拉完之后睡醒第二天起来就跟个没事儿人一样了;而我第一天是没什么感觉,到了第二天感到身体上开始有些不适,再到昨天,不适积累到了顶峰,影响了我的生活。但不管是慢热型还是什么型,好好注意饮食习惯,为自己的身体和生活做好担保是必须要承担的责任,刚跑好步就吃冰淇淋什么的,想想都对身体有很大的损害呀。另外,以后吃黄焖鸡要多多注意,不能由着自己的胃口猛吃,有时候它是会出“假动作”的,还是要以平日的饮食习惯为主要参考,最好不要因为“一时兴起”而乱了自己的分寸。
【开卷有益 |知识小结】
#罗胖精选#大国是怎样炼成的?
&内容复述
①罗马之所以能够实现从两个小山头变成600万平方公里的超级大国,从罗慕路斯三千兄弟变成4600万人口的庞然大物,不仅仅是因为罗马能打,还因为罗马有一套超大规模共同体的运行逻辑,将自己的疆域治理好。罗马擅长“同化”。共和时代的罗马,首先在基础设施方面搞起同化: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说的就是罗马人的修路水平之高。不仅如此,罗马所到之处,那些城市全部都按照罗马的标准修建公共建筑。除了道路和建筑这些可见的设施外,罗马还做了更多不能直接看见的基础建设,如安全、法律、市场。罗马在这辽阔的疆域上为所有的民众提供安全,靠的是信任和服从。他们相信只要有事,罗马军队一定会出现,并且处置公正。在此之上,罗马的法律也很好地处理了罗马的陌生人关系,让大家做法有了规矩,同时也可以合理预测陌生人的行为。在这两项之外,罗马对于市场的维护也已经非常重视,让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有衣穿、有饭吃、有生意做。
②拥有了良好的基础设施,绝大多数老百姓就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融为一体了;但是这还不是最根本的。罗马治理下的疆域并不都是靠罗马的直接统治,很大程度上,罗马是依靠间接统治来管理这么大的地盘的。而间接统治,也正是罗马政治统治的精华所在。罗马会区分战败国的文明程度离自己有多近,以此来决定战后的统治方案。离得近就直接变成自己人,离得远些、但大体相近,就让它做自治城市或是行省,再远一些、各方面差异较明显,就让它承认罗马是宗主国,扶持一个亲罗马的人掌权,若是再远些、各方面差异相当明显,那就将他们驱赶远一些,划出界限不让他们过来。
③与其说罗马是一个帝国,不如说它是一个霸权。它要的是居于整个网络的核心和主导地位,而并不要求把网络上的每一寸都变得和自己一模一样。帝国的规模不是由战斗力单边决定的,而是和帝国治理成本的平衡点决定的。帝国的经营,不是去把全世界变成和自己一个样,而是把全世界织成以自己为核心的网,其中的关键就是多元化的政治同盟关系。
④有了庞大而稳固的政治同盟,一个个共同体就可以在罗马这个超大规模共同体里面各安其位了,但是这也还是不够,还必须有第三点,精神结构。在罗马的疆域下,各地宗教不同、文化不同,这导致他们对于同一件事情的理解和感受与罗马人不同,做出的反应也不同,因此他们和罗马的摩擦一直不断。像犹太人,他们的信仰特别坚定,不容改动。而罗马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是“多神教”。神的联欢和人的政治同盟,其实就是罗马的不同侧面,精神结构和政治结构相似,而且相互支撑,罗马就走在了正确的发展轨道上。
&每日精进
国家的起源就是想象共同体不断扩大的产物,但是人们对共同认知的消化能力是有限的,对于一个迅速扩张的帝国来说,光靠同化是很难解决所有的问题的。此时,建立一个包容、弹性、多元的帝国统治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可能就是最早的求同存异思想了。只要恪守“一个罗马”的原则,其他的事儿都好商量。
【感恩分享】
感恩离散课老师对我的困惑的耐心解答!
感恩学生会的姐姐将有关文明劝导的注意事项事无巨细地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