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属性观察器这个概念在swift里算是基础常识了,然而,最近做项目的时候,遇到了属性观察器不生效的问题,遂探究了一番,今天与大家分享一下。
现象
OBJC设置swift的属性
如果swift里有这样一个属性
class ClassA: NSObject {
@objc var canIncreaseNums: Int = 0 {
didSet {
print("increase")
}
}
}
同时呢我们在OC的代码里有
@implementation ClassB
+ (void)test {
[[[ClassA alloc] init] setCanIncreaseNums:2];
}
@end
那么我们执行下边这行代码的时候会发生什么呢?
ClassB.test()
答案是会通过OBJC的ClassA类调用swift的ClassA类,系统的函数调用栈如下
0. ClassA.canIncreaseNums.didset
1. ClassA.canIncreaseNums.setter
2. @objc ClassA.canIncreaseNums.setter
我们再看另外一种情况
OBJC设置OBJC的属性
如果OBJC里有这样一个属性
//.h文件中
@interface ClassC : NSObject
@property (assign, readwrite) NSInteger ocNumPro;
@end
//.m文件中
@implementation ClassC
@synthesize ocNumPro = _ocNumPro;
- (NSInteger)ocNumPro {
return 2;
}
- (void)setOcNumPro:(NSInteger)ocNumPro {
_ocNumPro = ocNumPro;
printf(@"oc set");
}
@end
同样我们也在test函数中设置一下这个属性
+ (void)test {
[[ClassC new] setOcNumPro:2];
}
那么,当我们执行以下代码的时候
[ClassC test];
你会发现堆栈里只有
[ClassC setOcNumPro:]
这个函数的调用。
swift设置swift属性
假设我们如情况一一样在swift类中有一个ClassA的类
然后我们直接在swift文件中执行以下代码
ClassA().canIncreaseNums = 2
你会发现堆栈只有两个函数调用
ClassA.canIncreaseNums.didset
ClassA.canIncreaseNums.setter
那么,这三者有什么不同呢。
原理
我们知道对于自定义的存储属性来说,添加属性观察器之后就可以监控和响应属性值的变化,每次属性被设置值的时候都会调用属性观察器,即使新值和当前值相同的时候也不例外。
那么,按照这个说法,我们的情况三是符合理论的,那么情况一为什么会多走一次函数调用呢
我们的情况3中 执行函数调用的地方是swift,而情况1中是在oc。那么我们不妨大胆猜测一下,情况1中额外的调用的原因是 系统生成了一个@objc ClassA 这样的一个类 我们给类A加上@OBJC修饰符变成
@objc(ClassF)
class ClassA: NSObject {
@objc var canIncreaseNums: Int = 0 {
didSet {
print("increase")
}
}
}
这时你会发现OC文件中只能这么写了
+ (void)test {
[[[ClassF alloc] init] setCanIncreaseNums:2];
}
看来我们的猜想是对的。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要生成这个同名的OBJC类呢
我们知道OBJC是有一个运行时的概念的,而swift是没有的,所以,假设我们想要利用运行时的技术,比如自省那么不生成这个同名的OBJC的类的话,就没有办法实现了。
此外关于@objc修饰符还有以下几个注意事项
- @objc 关于类声明意味着带注释的类将暴露给Objective-C运行时,例如您可以尝试从纯Swift类(而不是NSObject的子类)中省略注释,然后您无法在Objective-C代码中使用此类(它不会出现在Objective-C使用的生成头文件中)。
- 任何继承 NSObject 或其任何子类的类都将自动(隐式)标记为 @objc . 因此,将 UIViewController 的子类明确标记为 @objc 是没有意义的,因为Swift编译器会为您执行此操作。
总结
属性观察器的使用,意外的发现了底层我们平时不曾注意的一些细节。多积累,多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