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的核心到底是什么?

苏霍姆林斯基曾强调,孩子应生活在书籍的世界中。北大教授钱理群则更直接地指出,阅读是学好语文的核心和根本方式。


从语文课本中,我们也不难看出这一趋势。一年级的课内内容增加了以往需要孩子们在课后花费大量时间去学习的拼音部分,而初中则更是将名著导读直接改为了“整本书阅读”。这些改变都旨在引导孩子们在课后花费更多的时间去读书,去进行整本书的阅读。

可以说,读书在语文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就像树根对于枝叶、源泉对于河流、基础对于大厦、血脉对于躯体、灵魂对于生命一样不可或缺。

读教材能算阅读吗?

教材与广义上的“书”并非同一概念。

叶圣陶先生曾精辟地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意味着教科书仅仅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用以指导学生读写的一个范本。

人们历来所推崇的“书”,是那些能够启迪智慧、消除偏见、获取新知、增长学问、拓宽视野、滋养心灵的著作。这些书籍与教材在本质上有着显著的区别。

教科书绝非语文课程的全部,语文的内涵远比一本课本要丰富得多。相对于广阔的语文教育领域,语文课本仅仅是其中的一滴水,而课本之外则是无垠的知识海洋。

因此,真正的语文教育应当致力于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增加他们的阅读量,引导他们去“读整本的书”。我们应当鼓励学生将整个世界视为他们的课本,而不是仅仅将课本视为他们的全部世界。

要学好语文,就必须重视阅读

在探索学好语文的众多要素中,我们不难发现,阅读占据了最为核心和根本的地位。没有阅读量的积累,语文学习就如同无源之水,难以取得实质性的进步。

前苏联杰出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尝试多种方法以促进学生脑力发展的过程中,得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结论: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是提升他们语文能力的最有效手段。

阅读量的匮乏,不仅会导致个人语言的贫瘠,更会限制其思维的发展。

因此,要学好语文,就必须重视阅读,通过广泛的阅读来积累知识,丰富语言,拓展思维,从而为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