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天我们来一起阅读《安娜·卡列尼娜》的第一部分。
我在上一篇文章《幸福的婚姻,如何经营?》这篇文章里分析过,这部小说描绘的是关于四段婚姻,七个人(安娜、卡列宁和伏伦斯基,列文和吉娣,陶丽和奥勃朗斯基)的故事。
在小说的第一部分,这七个人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第一部,有三十四章,七个人都出场了。其中前面二十一章的主题,都是关于奥勃朗斯基家的灾难。
这七个人当中,有两对人物(奥勃朗斯基两夫妻和安娜两夫妻)在开始的时候就有了裂痕。
之后奥勃朗斯基夫妇和好,但是安娜夫妇的裂痕才刚刚开始。
另外两对可能成为情侣的人物,则不可挽回地分道扬镳了,那就是伏伦斯基和吉娣,以及列文和吉娣。
结果是,列文落了单,吉娣落了单,伏伦斯基威胁到了安娜夫妇的关系。
02
接下来看看具体的故事情节。
奥勃朗斯基家里一片混乱。
奥勃朗斯基与原先的家庭女教师有暧昧关系,被陶丽发现,夫妻吵架,孩子没人管,厨子跑了,厨娘和车夫也辞职不干了……家里一地鸡毛。
这个时候,奥勃朗斯基在干什么?他在书房睡觉,做了个开心的梦,还挺高兴。
说明他自己根本就没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事实上,他认为,这件事情,自己没有错。
他认为,陶丽的反应太过激烈了。十九世纪,俄国的上流社会,这种偷情,实在是太普遍了。奥勃朗斯基的出轨事件,没有人感到惊讶,除了陶丽。
他自认为是个“多情的美男子”,陶丽已经年老色衰,自己已经不再爱她,爱上别人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不幸的家庭,往往开始于一方已经不再爱另外一方。
03
奥勃朗斯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陶丽的情况又是怎么样的呢?
她通宵不眠。她一直在整理东西,装出一副要走的样子。但她知道,离开家是不可能的,家里的五个孩子只能是她来照顾。
她不修边幅,精神非常痛苦。
从十九世纪到现在,这种情况实际上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可能每天,都有人上演这样的一幕。
丈夫出轨,妻子挣扎着要离婚,但又屈服于家庭或者照顾孩子。
男权主义一直都没有消失,只是女性更加独立了。然后离婚的家庭更多了,孩子更少了,甚至很多人都不愿意生孩子了。
04
接着,奥勃朗斯基试图与陶丽和解,失败。
他继续上班。
这里交代了他的家庭背景和工作。他出身贵族,在莫斯科和彼得堡的人脉很广。靠着妹夫的关系,担任着一个体面的,薪水优厚的官职。
奥勃朗斯基在官厅里办公,列文来访。列文向他打探,陶丽的妹妹吉娣的情况,他喜欢吉娣。
列文是一个三十二岁的贵族地主,相貌平庸,住在乡下。吉娣是一个贵族小姐,当时才十八岁,年轻漂亮。他认为自己配不上她。
两个人的年龄,同作者托尔斯泰夫妇结婚的年龄是很接近的,托尔斯泰在三十三岁的时候,跟十七岁的索菲亚结婚。
事实上,列文的经历和托尔斯泰很相似,有很强的自传性色彩。而托尔斯泰有一个很幸福的婚姻生活。
列文和吉娣在动物园溜冰,碰到吉娣的妈妈。吉娣对列文的印象不错,但妈妈不太喜欢列文,而爸爸中意列文。
列文和奥勃朗斯基去饭店午餐,从奥勃朗斯基口中得知,伏伦斯基也在追求吉娣。
在一次晚会上,吉娣的家里,列文向吉娣求婚,遭到拒绝。因为吉娣更喜欢伏伦斯基。
但是,伏伦斯基从来都没有考虑过结婚这件事情,他是个花花公子。
晚会结束后,吉娣父母吵嘴架,爸爸认为妈妈会害苦吉娣。
列文回到乡下的庄园,想象以后的家庭生活。他虽然被吉娣拒绝,但没有心生怨恨,只是把爱意放在心底。这种爱意也是以后两人组成美好家庭生活的基础。
05
伏伦斯基在火车站接妈妈,碰上奥勃朗斯基在等候妹妹安娜的到来。
安娜抵达莫斯科,她和伏伦斯基在车厢里相遇。伏伦斯基的惊鸿一瞥,安娜的优雅美丽展露无疑。
在这短促的一瞥中,伏伦斯基发现她脸上有一股被压抑的生气,从她那双亮晶晶的眼睛和笑盈盈的樱唇中掠过,仿佛她身上洋溢着过剩的青春,不由自主地忽而从眼睛的闪光里,忽而从微笑中透露出来。她故意收起眼睛里的光辉,但它违反她的意志,又在她那隐隐约约的笑意中闪烁着。
他不仅是看到了她绝世的美,更看到了她眼中笑里,那被压抑的活力。
几个人在火车站,看见路工死于火车轮下。他的死给安娜留下深刻的印象。
安娜最终的卧轨自尽,在这里已经埋下伏笔。
安娜担心路工死后家里其他人会生活艰难,伏伦斯基马上拿钱救助这个可怜的家庭,两个人从此就牵连在一起。
06
安娜和陶丽见面。她们谈论奥勃朗斯基的变心。
在安娜的调解下。奥勃朗斯基夫妻言归于好。
吉娣和安娜在舞会上,伏伦斯基追求安娜,吉娣失恋心伤。
安娜同陶丽话别,返回彼得堡。
在坐火车的途中遇到伏伦斯基,伏伦斯基一直追随她到莫斯科。
在火车上,伏伦斯基向安娜表达了深深的爱意。他这样说:
“说实话,我来到这里,是因为您在这里”
遭到安娜的拒绝之后,他不放弃。
“您的每一句话,您的每一个动作,我都永远不会忘记,也无法忘记……”
这时候的安娜,心情是复杂的。
她在这小小的平台上站住,头脑里重温着刚才发生的事。她想不起自己说过的话,也想不起他(伏伦斯基)说过的话,但她明白,这片刻的谈话使他们可怕地接近了。这使她感到害怕,也使她觉得幸福。
第二天早上,丈夫卡列宁到火车站接安娜,伏伦斯基和卡列宁碰面。是下面这样一个情形。
伏伦斯基的镇定自若,碰到卡列宁那种冷冰冰的自信,就像镰刀碰在石头上一样。
这句话也体现了两个人对爱情不同的态度。伏伦斯基充满活力,积极主动。卡列宁冷漠僵化,眼里没有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