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简史》读书笔记2:思考未来

      从宗教到科学,从泛灵论到人文主义再到数据主义,作者带领读者站在历史长河中再一次审视智人(人类)和智人的世界。

现代科学和工业的兴起,带来了人与动物关系的第二次革命。在农业革命中,人类已经删去了动植物的台词,让泛灵论的这出大戏只剩下人类与神之间的对话。而到了科学革命,连诸神的台词也被删去。现在,整个世界已经成了独角戏。人类独自站在空荡荡的舞台中间自言自语,不用和任何其他角色谈判妥协,不但得到无上的权力,而且不用负担任何义务。破解了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无声的法则之后,现在人类在这些领域可以为所欲为。

      农业革命促成了有神论宗教,而科技革命则催生人文主主义宗教,一切以人为本,其教条体现在:

·政治:选民能做出最好的选择
·经济:顾客永远是对的
·美学:看的人觉得美,就是美
·伦理:听从内心的呼唤
·教育:为自己想

      21世纪的科技,特别是生物科技和计算机算法的力量,带领人类进步的列车再次出站。

·在过去几个年间,人类已经走向专业化,就更容易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想要不被淘汰只有一条路:一辈子不断学习,不断打造全新的自己。
·21世纪的新科技可能会彻底扭转人文主义革命,让人类交出权威,送到非人类的算法手中。如果你觉得这个方向实在太骇人,该怪的并不是那些计算机怪才,这其实是生物学家的责任。
·一旦生物学家判断生物也是算法,就等于拆除了有机和无机之间的那堵墙,让计算机革命从单纯的机械事务转变为生物的灾难,也将权威从个人转移到了算法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

      人文主义在经历了自由主义、社会人文主义(社会主义)和进化人文主义的裂变后,发展成科技人文主义,将科技和宗教融为一体,既认同人的意志是神圣的,又一切离不开科技,在身体与大脑升级过程中却失去了心智。

      2016年新兴宗教"数据主义"登上了历史舞台,它的两个母学科是计算机科学与生物学,而又以生物学为要。人类历史就是一个数据处理的过程,而每个个人都是其中的一个芯片,从集中到分散再到集中,"物联网"将是人类整体这套数据处理系统的最终产出。

      其实我们已经在信奉数据主义:记录、上传、分享,微信点赞、网购评价,各种App软件,我们的喜好、隐私、思想早已连接到这个系统,以数据为中心的世界观正在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们正努力打造出万物互联网,希望能让我们健康、快乐、拥有强大的力量。然而,一旦万物互联网开始运作,人类就有可能从设计者降级成芯片,再降成数据,最后在数据的洪流中溶解分散,如同滚滚洪流中的一块泥土。
·数据主义对人类造成的威胁,正如人类对其他动物所造成的威胁。
图片来自网络

      一切皆有可能,《未来简史》推测的只是其中一种可能。此书真正的意图是引领更多的人去思考未来,并对未来可能遇到的威胁提前做出预警,而不是一味地恐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